第六百三十一章 之前(第2/2頁)

本來這樣的大軍之戰,到處起事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出現唐末五代那種天下焦土,有如地獄的景象。可到了現在,各地混亂不斷,可是每處都是大族和官府明爭暗鬥,地上的黎民百姓最多是日子難過些,提心吊膽一點而已。

既然日子還勉強過得去,那麽百姓和基層文人的輿論就很容易受到某些動向的左右了,比如說開始的時候,除了沿海和關外某些地方的人,一概是痛罵華州是亂臣賊子,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隨著華州軍不斷的勝利,在江南北方占據大片的地盤,民間開始有什麽嘉靖本不是成祖朱棣的直系子孫,得位不正,上天排天兵天將來匡扶正位,等等,其中有一條傳聞最為靠譜,是說在臨沂消失的涇王就是華州的大王,他是弘治皇帝的親生子孫,這次要來取回王位的。

如果這個消息讓在華州本島做個小地主的涇王一家看到,非得嚇個半死,涇王似乎對這種沒有從前富貴,可是比從前自由許多的生活十分的喜歡,曾經是委托三十三衛的民官給劉順驊和江峰帶信,說是自己只是希望在這裏終老一生,不願意再和朱家有什麽瓜葛,這封信到了劉芳蕊的手中,當時蘇觀月的一個孩子正在得病,全家都是憂心忡忡,劉芳蕊也是動了慈悲之心,讓司馬從事和親兵營不再理會這涇王一家老小了。

整個的草原除了陜西三邊負責防禦的部分,已經是沒有什麽蠻族騎兵的蹤跡,所以各地的邊軍都可以被調動,只有陜西和山西的邊軍不能動,要是動了,西邊的蒙古人順著這些關隘趁虛而入可就是災難。

山陜各地的官府和軍兵,盡管對於華州也是深惡痛絕,但是心裏面卻也是知道一件事情,對方是漢人,不管怎麽打,還要給黎民百姓留些活路,要是草原上的這些野獸進來,那做的可就是斬盡殺絕,喪盡天良的事情。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調動山西和陜西邊關軍馬的命令,先前調走的那些人還不算是傷筋動骨,可是接下來再要調動,可就是把最基礎的防衛都是抽空了,蒙古人進來怎麽辦,那還不如華州軍得勝呢?

當然這個話不能亂說,京師來的使者手持天子劍和全套的符節,帶著錦衣衛,對於調兵的命令稍有疑慮就要以謀反勾結賊兵的罪名下獄問斬,這時候,各省對於中樞還是有一種深深的敬畏感,盡管是滿心的不情願,還是調兵朝著京師進發。

陜西山西兵力空虛,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是提心吊膽,生怕蒙古人就這麽打進來,在西邊的亦利巴裏部雖然不比韃靼和瓦剌的強盛,但是在西域盤踞已經是接近百年,也有很強的勢力,就是依靠著陜西邊軍的死抗才沒有讓他們進入山陜,這時候,邊軍主力都是被抽調到京師北直隸一帶,豈不是被對方抓住機會。

不過他們的擔心始終沒有變成現實,蒙古的亦利巴裏部此時正在遭遇滅頂之災,這支部落能夠動員兩萬左右的騎馬青壯,現在卻有被滅掉的危險,恐怖的華州軍隊過來了,據說這就是那支讓韃靼和瓦剌覆滅的部隊。

這支軍隊只有五千人,其中還有三千人左右的非漢人,但是亦利巴裏部沒有一點抵抗的能力,火器,披甲騎兵,高昂的士氣,久經訓練的部隊,這些就足夠掃平亦利巴裏這些武裝牧民。

草原上平靜了許久之後,又是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