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對於俘虜的處置(第2/2頁)

目前來說,這些俘虜消耗的糧草還都是廣寧和周圍的衛所被打下來之後,所繳獲的戰利品,所以現在還沒有讓華州軍花錢,不過眼看著也消耗不了太長時間了。

看到劉順驊把他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江峰也是深以為然,他目前頭疼的事情並不是什麽行軍打仗,反倒是這種民生政治的問題,在和大明進行戰爭之前,華州的每個人都是戰戰兢兢,生怕有一步走錯就是萬劫不復。

到了今天這個局面,就連最謹慎的謀士劉十二都是極為的樂觀,華州目前最起碼已經可以保有遼鎮,以山海關為屏障,海上的戰艦作為支援,明軍根本不可能通過下載的遼西走廊,遼鎮,華州,關外和草原連成了一片,這麽大土地的人口資源,都已經被華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這等規模已經是相當半個大明,何事做不得,何處去不得,而且軍隊上面的優勢讓華州眾人的心裏面更是自信滿滿,在雙溝河和廣寧明軍的那一場大戰,最後是大勝,但是臨陣指揮的幾個軍官,包括前鋒大軍的主將劉十三在內都是被召回遼陽,遭到了嚴厲的訓斥。

教訓的最厲害的就是劉十二,他對自己的弟弟更是毫不留情,雖然是大勝,但是絕不給功勞記載,為什麽,就是因為這場戰鬥實際上打起來太過糟糕,不管是部隊的調配還是臨陣的決斷上都有巨大的問題。

此站能夠獲勝,那兩千騎兵功不可沒,正是因為護衛隊員出身的兩千騎兵的悍勇,才在千鈞一發之際挽救了華州軍,軍官們的指揮可以說是糟糕到了極點。

不過話說回來,打的如此糟糕,還能取得這樣的大勝,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到了一個什麽程度,就可想而知了,這種巨大的優勢,有如此前強烈的自信也就不足為怪。軍事上不足為慮,總是從勝利走向勝利,江峰的關注點已經是放到了軍事之外的東西上,比如說這次的俘虜如何處理。

在身邊的親信謀士和大將只有劉十二,趙揚帆(趙秀才)還有羅義,張亮和養大,都是在前方負責對明的攻略。

把這些人召集起來商議,大家也都是頭疼,趙揚帆自己的位置越來越高,從當年在天津衛人市上一個為人做誘餌的破落秀才,變成了華州的一方司庫,相當於大明的六部尚書,這已經是文官的最高峰了。

地位天上地下的變化,又經歷了許多的事情,趙揚帆變得越發的沉默寡言,劉十二精於軍事政治,對於經濟不擅長,羅義本就是內衛的武將對於如何處置俘虜也是沒有什麽主意,不過這三個人倒都是提出了不能做的事情。

華州司庫趙揚帆(趙秀才)說不能繼續讓這些降兵白吃飯了,否則自己的糧草卻也有問題,羅義說,目前親兵營已經是把在各個民衛精幹的團練都已經是發動了起來,可對於控制這些降兵還是有些吃力。劉十二說,不能殺或者是驅回這些明軍,不然將來入關之後,會有很大的阻力。

這其實是華州的各個部門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作出的判斷,那些奴隸商人們也完全沒有考慮到什麽華州,只是想到自己賺錢,江峰一邊有些心不在焉的聽著這些人的爭辯,一邊有些頹喪的嘆氣,卻莫名的想到了當年政治課上學到的東西:私有制下面人人都是為自己考慮,那個還為集體想。

莫名的想到了這個,江峰的卻猛然感覺眼前一亮,琢磨到一個法子,連忙的要求劉十二記錄下來,送往華州城首輔劉順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