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亂哄哄(第2/2頁)

責令使者與地方官員共同的督促收取,並且在旨意上說道,平遼捐稅,乃是國家興亡之要務,不得拖延遲滯,違者錦衣衛可立即捉拿下獄。這個旨意一下,各省不光是地方官紛紛上表表示反對。

就連一向是不敢表示什麽意見的地方文社,會黨,文人清流的團體都開始反對,連朝堂上的重臣們也有對這個命令表示擔憂,朝野之間在這件事情上難得的達成了一致,都是反對開捐加稅。

不過這次的嘉靖皇帝卻堅持下去了自己的意見,在北面遼鎮踟躕不前的所謂華州軍,盡管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的底細,而且也都在說華州軍的兵力不足,只能是駐守在大遼河那裏不能向前。

眼前這個局勢看起來完全是大明的優勢,但是嘉靖心裏面總是覺得不對勁,事情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從嘉靖十五年開始,天下的事情大都是不合常理的,從前所知曉的那些政治智慧和應對的方法,在大禮案朝服案對文官取得勝利的那些計策,平衡朝中各股勢力的那些手段,已經是用了快要兩百年,一直是屢試不爽。

可這二十年,好像是一切一切都是天翻地覆的改變,偏偏這些改變並不傷害大明的根基,相反還讓大明出現了從來沒有有過的繁榮和富裕,但是大亂小亂都是不斷,什麽陳聾子,聞刀,倭寇,白蓮教,西洋人,從前有過沒有過的禍害亂民紛紛的出現,好在都是迅速的被平定。

看起來,天下間無比的正常,但是嘉靖皇帝在兩次的大權反復中不管是他失敗還是勝利,始終覺得還有大事要發生,這種屬於屢次的異象和不正常,到了最後,總是預兆著要發生不可收拾的大事。

突入起來的華州入侵遼鎮,並且知道了關外的流民和占據朝鮮的華州本就是華州一體的時候,嘉靖皇帝突然明白了,大明的最大威脅出現了,這個威脅比起韃靼,瓦剌都要可怕,只有把這個威脅消除,大明才能繼續的生存下去,他現在不後悔自己的稅監政策,反倒是後悔當日自己在地上搜刮的還遠遠不夠,沒有練出更多的新軍。

現在的嘉靖皇帝什麽也不顧,不管什麽朝野之間的意見,也不管地方上會不會發生什麽變亂,只是強硬的要開捐收稅,同時在北三省招募兵丁編練。

這些政策不過是政策罷了,使者也許剛剛的離開京城,嘉靖皇帝除了把可以調動的兵馬都是塞在了京師和山海關之間的軍事重鎮上,其他要做的都還僅僅是計劃而已。

此時的福建完全的被忽視掉了,當然,因為信息的流通,遼鎮的消息這邊還不知道,不光是福建的明軍,就連楊石頭他們同樣是不知道在北方已經發生了什麽,目前的夷州正在緊張的調動兵馬來漳州。

在之前漳州城下的戰鬥之中,因為地形的狹窄和過分的輕敵被明軍打的損失慘重,不過上面新的指示並沒有下來,所以楊石頭必須堅守漳州和擴大占領的範圍,所以夷州的兵馬源源不斷的乘船開來。

夷州的兵丁構成大都是福建,浙江,廣東的平民百姓,夷州的軍官大都是這海邊的海盜世家,可以說是地頭蛇了,一個個人頭精熟,每到一地,向導都是不愁的,還有若幹本地士紳商人來套近乎,攀交情。

比起世代駐守此地的明軍都要像是本地軍隊,漳州城如此的景象,福建上下自然是著急萬分,不過更奇怪的是,本來浙江和廣東走到半路的援軍又撤了回去。

嘉靖二十二年就在這樣亂哄哄的局勢下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