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曲線勸進(第2/2頁)

劉十二說起來就條理明晰了許多,樸明申私通明國準備對華州不利的案子,還沒有緊急到非得江峰來過問的程度,只不過這件案子傳到華州來之後,在華州城也就是漢城的那些朝鮮官員,小朝廷裏面的大小權貴們都是慌亂成了一片,其實這些朝鮮小朝廷的兩班官員們,對於華州來說,充其量不過是一群地主富商罷了,這些人根本不被人放在眼裏。

可是對於這些生活在刀鋒下面的朝鮮官員來說,自從江家軍來到朝鮮半島後的種種,已經是把他們的膽子嚇破了,樸明申這些舉動,所有人都害怕會被牽連,搞不好現在華州軍又會大開殺戒。

這些人在白山君李仁弓的家中借著宴會的名義議論幾次之後,倒是決定出來了一個措施,在三天前,朝鮮王宮發出了一封信箋,信箋是以朝鮮國王的名義發出來,信上所說的內容很有意思。

說是朝鮮李家已經不是王命所在,不願在繼續擔任國王,願意把這個位置讓給更賢明的君主,朝鮮國王和大臣們願意交出所有的權力,安心的做一個平民,這些東西也都是順應天理規律。

很可憐的是,朝鮮國王發出的信箋甚至不能直接的交到江峰的手上,因為級別不夠,是劉十二下面一級的官吏接到的這個文書,然後轉給了都督府司馬劉十二。

現在的朝鮮君臣處境最好的首輔白山君李仁弓,他也就僅僅是家族參與到了華州的海貿之中,錢財滾滾而來,子女紛紛的漢化,也沒有什麽人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活著比較舒服是了。其他的人在樸人勇謀反一案之後,就是被軟禁在家中,從前豐厚俸祿也是削減了許多,日子一天天的壞下去,就好像是囚犯一般。至於朝鮮國王,那就是直接的住在白山君家裏面,也就是掛著名頭是了。

他們也都是想明白了,與其這麽擔驚受怕的活著,倒不如是看開一些,把這些已經變得一錢不值的虛名虛位都交出去,也過幾天安心富裕的日子,反正現在的華州本就是太上皇一樣的存在。

那封文書上面所說的可以做國王的賢明之人,在整個朝鮮,想必所有人都沒有異議,只是不說江峰的名字罷了,因為按照史書典籍上面,大凡這種王位傳遞,都是要做的表面功夫十足,什麽再三的謙讓之類的,朝鮮這些人也不想搞得太過魯莽直接。

其實華州,夷州和關外的軍民也都是一樣的想法,這幾個地方設州設府,官衙軍隊各種的機構都是齊備,整套的體制都是個完整的國家模樣,但是最高的首領稱號卻是華州的大都督。大都督僅僅是一個高級武官的稱呼,這麽做顯得不倫不類,華州太守府和夷州牧的職位在名稱上來說也不低於華州大都督,很容易讓人混淆混亂,事實上很多第一次來到華州的漢民和商人就混淆過,還以為華州太守劉順驊才是華州最高統領。

華夏是最重禮法名教的民族,名不正言不順並不是隨便說說的,江家軍的軍隊和地盤都是不斷的擴大,江峰定下名分也成了很迫切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江峰定下了名位,下面的臣子們才可能有繼續的升遷的空間和對將來的期望,也算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

聽完劉十二條理分明的敘述,江峰笑著說道:

“這件事情你們不是謀劃很久了嗎?若是你們兩個今天說不動我,明日我嶽父和老趙,楊大他們就要來勸諫了是吧?”

羅義和劉十二也知道他們這些親信心腹謀劃瞞不過江峰,他們也不想刻意的隱瞞什麽,看到江峰說破了這件事情,兩個人對視一眼,劉十二吩咐身後的人把他扶下輪椅,和羅義一起跪在了地上,開口齊聲道:

“請都督大人早登大位,安臣下軍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