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重商(第2/2頁)

對著這些原來有官方背景的商鋪收稅,大明的朝政變得府庫充盈,稅監,稅吏催逼嚴酷,導致商鋪破產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更多的商鋪都是用賄賂和幹股的形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朝廷朝著商鋪收取稅賦,實際上是變相的把很多原本官營的東西開放給民間,並且承認他的存在。

大明內陸雖然繁華稱得上是世界第一,不過這麽龐大的生產和銷售,顯然不光是滿足內需,逐漸擴大的海上貿易購買大量的明朝的特產和貨物,銷售到整個的亞洲,把整個亞洲,甚至是歐洲和美洲的財富不斷的吸納到這個中央帝國之中,各種各樣的工商行業都好像是滾雪球一樣的越來越大。

此時海禁依舊沒有取消,不過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這些貨物到底是給那裏生產的,此時的生產效率低下,世界的市場如此的廣大,飽和之類的事情還是天方夜譚,只要是你生產多少,就會銷售出去多少。

沒有人種地,手裏又有些余錢的地主們,特別是那些心思活絡些的,就開始走進了府縣城池裏面,有錢的獨資,錢不多的大家湊湊,開辦商鋪和手工工坊,畢竟是一個人種地和一個人做工創造的價值可不一樣,城內也有些閑人可以雇傭,這些人賺了錢之後,開始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城裏去做工。

現在整個亞洲除了大明和江峰占據的地方,其余的各個國家或者是殖民地的商業和手工業都是被大明的錢莊和商鋪和船隊打的衰敗之極,物美價廉的貨物有時候比起大炮和刀劍來更有作用和威力。

在印度果阿,那裏有葡萄牙人經營的一小塊殖民地,在印度土邦王公的環繞之中,壓力重重,沒有賺到什麽利潤不說,而且還常常需要賠錢來加強防禦和招募士兵,殖民地的存在就是要賺得利潤和為自己國家的艦隊提供港口,錢賺不到,希望西進亞洲,可是現在的江峰海上力量已經是不可撼動。葡萄牙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美洲和非洲,在國內已經是有動議要放棄果阿。

不過在嘉靖十五年之後,也就是江家軍的勢力真正確定了海上的優勢,海上的海盜都被江峰的大炮巨艦逼得去做了海商,大批的商人們都是購買華州生產的商船。葡萄牙人們突然發現自己在印度的日子過的好了許多,大船滿載的東方貨物是印度土邦王公,貴族,富人們的最愛。

印度人在航海上幾乎是等於白癡,所以占據港口,航海技術先進的葡萄牙商人們從原來的眼中釘,迅速的變成了開心果。從前那種深深提防的態度不見,反倒是給予各種的方便,葡萄牙人們也是笑逐顏開,大明生產的各種貨物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差價這就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大明很多所謂的士人,也就是讀書人感覺自己所學的聖人之說,儒家的價值觀漸漸的不能解釋正在發生的這一切了。為什麽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所謂國家根本的‘農’卻沒有崩潰,糧食的價錢更低,數量更多,從事微末之業的商人們賺的越來越多,卻沒有妨害到什麽秩序,只是眼看著市面一天天的繁榮起來。

當然,更多的士人不去思考,他們直接就參與在其中賺錢,話說山東曲阜聖人後裔的孔家和鄒城的孟家,山東最大的商鋪和手工工場的產業都是他們的產業,賺的不亦樂乎,這就是天下士人的榜樣,聖人的後裔。

已經有人說,此時是‘千年未有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