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漢化 漸進 分利(第2/2頁)

結果在訓練的時候被發現,那家商人得到消息卻也是很早,上下疏通無效之後,立刻是跑回了杭州城中,結果一個月後全家被滅門,所有的船只都是低價賣給其他的海商,杭州府自然是什麽也追查不出來,但是華州卻把此人的罪行和相關的處置都是被散發到各個港口之上,而且毫不避諱的張貼。

這自然就是一個警告,一個殺一儆百的例子。

這些工坊和店鋪開辦起來之後,面向的顧客就是民衛和軍隊裏面的那些人,華州的雖然稅賦比起大明來輕快不了多少,不過一來是耕種的技術先進,自然出產就高,二來是機構扁平化,中間存在的克扣也是少,三來是很多人都有別的收入,這點更不必說。

人人都有購買力,店鋪的生意就是想不好都難,買賣的興隆就讓他們不斷的擴大店面和人手,民衛的人力有限,那些學習漢語逐漸漢化的朝鮮人逐漸的被接納了進來,在工坊裏面做工,在店鋪裏面當夥計。

因為武力上面的強勢,和生活的優越,在整個的江峰統領的系統裏面,人們都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所謂的種族優越感,特別的瞧不起朝鮮人和其他的異族,覺得他們無用,只配被擄掠為奴。

不過這些精通漢語,除了長相稍微有些不一樣其他處處相同的朝鮮人加入店鋪之後,他們的感覺倒也是有所改變,原來有些活計他們也可以做。

在店鋪和工坊裏面做工的朝鮮人收入自然比他們的周圍的人要高出許多,他們心裏面也是自然而然恩典有了優越感,而且因為他們是漢民產業下的從屬,朝鮮王國的官府和衙役對他們也是忌憚三分,更是顯現出來了他們的與眾不同。

這些人為了凸顯出自己和其他朝鮮人的不同,他們即便是在家也是不說朝鮮語,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是學漢語,和漢民一樣的打扮,事實上,這樣下去,到了第二代的時候,你根本看不出來這些人和漢民有什麽不同。

江峰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其實只不過要給支持自己的中堅力量更多的利益,把他們更加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之上,誰想到會有這樣的連鎖反應,居然會大量的漢化各種朝鮮人,這樣也好,總歸是增加自己人口的一個方法,而且大大的穩固自己朝鮮的統治。

華州的尼德蘭人也就是白人現在接近兩千人,他們絕大部分的生活都要超過普通漢民,而且在這次的開辦工坊和店鋪過程中,這些人本就是在歐洲的重商主義環境熏陶,反應的快得利也是最多,現在這些人幾乎是人人一口流利的官話,也就是外形太特別了。

現在的朝鮮王室已經是被這種越來越好的生活迷惑住了,他們在安心的享受,他們在漢城和朝鮮北方的一些城市還有發號施令的權力,他們這樣就已經是很滿足了,他們沒有想到朝鮮王國這個小朝廷的統治基礎已經是被江峰腐蝕的千瘡百孔,就連他的人民都在不斷的轉化。

在朝鮮北部,也有著類似的情況,大明冒險商人們控制著大批的礦藏,使用大批的勞力在工作,北方的法律極為的嚴酷,懲罰都已經是簡單之極,剝奪為民的權利,直接官賣為奴,這些奴隸直接就是被江家軍販賣出去。

要是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那就只有盡快的把自己變得接近漢民,這樣才可以受到種種的優待。

對於把農具之類和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包給私人,華州的太守劉順驊還是有些不理解,他覺得現在事事用錢,為什麽還要把得利的東西讓出去,江峰的回答很簡單:

“將來我肯定會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