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拐彎了(第2/2頁)

之所以不變,主要是沒有什麽新變化出來,一百多年下來,除了天下的工商提供的稅賦越來越多之外,其余的按照幾十年前的做法就是了。

可是負責糧食的官員卻知道,京師和北直隸對漕運的依賴降低了許多,因為莫名其妙的在天津衛所那裏有大批的糧食出售,而且價格居然比南方運來的還要便宜,墾殖莊園的事情他們也是知道。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會有這樣的情況,墾殖莊園各種出產迅速的形成了價格上面的優勢,而且數量也是不低。

單憑運河官糧是不能滿足北方的實際需要的,缺額要通過購買才能解決,江南許多糧商就是以此為生,大批私人的糧食以漕運的名義逃避稅卡,在運河的末端,由通州的商戶們分銷各地。

但是同樣大量的關外糧食走海運路線,在天津上岸,在價格上有不小的優勢,而且墾殖莊園背後的權力集團對於北地糧商的影響力,更加直接,更加的大。

江南已經是有些糧商破產了,還有些江南的官員都是怨聲載道,漕運產生的利益早就是在朝中和地方上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比如說吃漕運損耗的官員們),而且是頗為龐大的利益集團,可是天津衛所那邊過來的糧食(被稱為海糧),背後的勛貴集團也不是吃素的人物,在朝堂上,在他們能施加影響力的地方都是興起了輿論攻勢。

說什麽糧食買賣應當是注重朝廷的大利,這個大利的意思是那家的糧食便宜就應該是買那家的,當然用奴隸作為勞動力,在東北肥沃的土壤中漲出來的莊稼,除了種子的價錢,幾乎就是沒有什麽成本了,而且靠著關外的天然水系交通系統,海運的成本比起漕運更加的低廉。

現在朝廷上面官員隱隱的分成兩派,這卻不是什麽政治派系了,而是所謂的“南糧”和“北糧”,也被稱為是河海之爭。海派基本上都是京師商團那個派系,河派則是漕運的堅定支持者。

雙方都是根深蒂固的權貴官宦,誰也是得罪不起,戶部夾在其中左右為難。

除了糧食方面的事情,負責馬政的官員卻有些驚訝的發現,在關外開始有些馬匹流入關內了,一向是窘迫的馬匹開始有所緩和。

京師的各個衙門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比如說是順天府衙門的衙役和五城兵馬司相關人員,發現京師勛貴和官宦家中,朝鮮奴的比例有所加大,而且也是風尚所在了,誰家不養幾個朝鮮奴隸,西城外的人市上朝鮮人的比例也是逐漸的加大……

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開始有些松動了,官員們為了在前台或者後台的商人利益開始爭吵,開始分成派系。

呂宋的馬尼拉港是天然的良港,西班牙人在這裏建立殖民地以來,雖然是距離歐洲太遠,來到這裏的西班牙軍人和居民都是自嘲被光榮流放,不過這裏的地位頗為的重要,大批運送南美物資的西班牙船只都是把這裏當作中轉站。

然後或者是把船上的貨物運回西班牙,或者是在南洋把在美洲擄掠來的金銀換成中國的貨物,然後販運回歐洲。

所以西班牙的在這裏也是保有將近一千名士兵,五艘二百噸左右的炮船,還在馬尼拉港口上修築了炮台,作為防禦。一千人的數字在明朝和蒙古的戰爭中,可以被當作是忽略不計的數字。

但是西班牙人卻覺得這已經是足夠了,要知道在十五世紀的時候,西班牙五百人可就是打敗了幾萬人的南美印加帝國的部隊,南洋海域上的土人戰鬥力不會強出太多。

嘉靖十三年的十一月,馬尼拉港口炮台上的西班牙士兵看著遠處的海面上,張大了嘴,半天的講不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