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排 一年過去了(第2/2頁)

除了聞刀帶著幾百人不知所蹤,可是他們裹挾的不少炮灰青壯,有很多這樣的人都是不願意繼續回去本本分分的種地,而且也非常的擔心自己被裹挾時候的事情被追究,所以在膽大的同伴的鼓動下面落草為寇,滋擾地方。

盡管大的叛亂被消滅,可是小股匪幫猛然的增多也是讓地方官員和維持治安的相關人士焦頭爛額,現在江峰的征兵命令一出,這些大小的新生土匪勢力,被江峰的軍威所威懾,所以紛紛的投軍從良。

至於那些老牌的綠林響馬,他們都是知道江峰的厲害,自然是老老實實的,不敢有絲毫的妄動。

招攬的八千青壯兵丁,朝廷下撥的糧餉,江峰的手中絲毫不留,全部是發了下去。要知道常例下撥糧餉,經手的人都是克扣下去一些,最後到了軍隊裏面的錢糧也就是五六成罷了。

山東遊擊江峰是整個山東都不敢得罪的人物,所以糧餉比起其他的地方算是克扣的少了些,不過自來的積弊難返,所以依舊到手也就是七成罷了,但是不要忘了,現在大明的軍官在得到糧餉之後,往往是扣在手上根本不朝著下面發放,他們這裏還要克扣半數出來。

江峰這邊絲毫不剩,全部都給手下的人發了下去,這可是天大的善舉,現在的士卒當兵,對領導軍餉已經是不報什麽指望了,只求能吃飽肚子。江峰這樣的行為一作出來,當真是收攏了不少的人心。

最起碼手中增添的這些部隊,卻是維持住了,在登州營裏面表現的出色的士兵和中下軍官都是被分散到這八千中間,煙台山千戶所的新兵軍營怎麽訓練,這裏毫不改動的應用了起來。

在劉十二的安排下,登州營的從士兵到軍官抽調出一半。作為招募新兵的軍官,同時在新兵的隊伍裏面選拔出來最出色的青壯作為登州營缺額的補充,這些補充的新兵和那些沒有被選拔上的人輪換訓練。

這樣一是可是增加新兵對江峰掌軍的認識,二來是把這種十分有效的訓練方法推廣開來。現在江峰的級別來說,已經是可以給自己的手下分配坐鎮一方的權力了,江峰在自己所管轄的三府區域內設四營。

分別駐守滕州,石臼,萊蕪,文登,每個營一千到三千人不等,設守備一名。滕州營守備楊大,率領一千五百人,守衛當地煤礦以及運輸,石臼營守備羅義,率領三千人,守衛當地出海港口和鹽場,萊蕪營守備劉十三,率領一千五百人,守衛當地鐵礦。文登營守備楊石頭,率領一千人,守備寧海鹽場,與登州營成犄角之勢。

江峰自領三千人坐鎮登州營,其中兩千人為家丁,一千人為戰兵,張亮為副。這樣的安排已經是把江峰所需要的資源完全是圈在了手上,滕州的煤礦自然不必說,萊蕪除了官辦的鐵礦,江峰私人花費銀兩開礦。

鹽鐵專賣,所以也是大利,豪門大戶多有從事私礦的,江峰也並不是怎麽顯眼。石臼是良港且有海口和鹽場,恰好在江峰的管轄之內,自然是要牢牢的抓在手中。

文登也是登州管轄,文登營人數最少,本來應該是江峰直轄,不過寧海鹽場因為前面一段時間出事,所以調派楊石頭領兵鎮守。

事情大概的安排完,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情了,兵士自然是交給各地的鎮守訓練,江峰身為主官卻也有些特權,比如說是回家過年。

各營的官兵有的已經是開拔,有的還在整訓。江峰帶著二百輕騎回到了登州府城,全家人喜氣洋洋的過了一個團圓年。正月初四的時候,在外面的密探送回來一封信,江峰看完之後,哈哈的笑了起來。

信上用頗為潦草的筆跡寫道:

“鰲山鹽場從未遭受倭寇,虛報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