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白日夢(第2/3頁)

到了現在,光是沒有東西吃自然散去的勢力和團夥就有許多,剩下的都是些早有組織,或者是根深蒂固的,比如陳聾子當年手下就有幾百人的班底,本身也有大山寨的經驗,剩下的白蓮教幾乎就是造反的專業戶了。

還有些鄉間本來的土豪糾集人馬,這些都算是存在了下來,不過這些幸運存活下來的勢力還是同樣面臨著給養馬上就要枯竭,手下人就要散去的窘境了,像當年唐末黃巢手下秦宗權部那樣吃人,現在的饑荒還沒有到那種極端的境地,與其說是農民活不下去才造反博命,倒不如說是因為在某種臨界線的時候,有人推了一把。

二來,這些人都是沒有這個膽子。

兗州是山東第一大府,下轄的縣城在最高峰的時候足有三十四個,雖然是幾經變更,可還是有管理下面二十幾個,也有濟寧這樣的富庶地方,也有臨沂這樣藩王居住的大城池。既然是府城所在的地方,自然是城池修建的極為高大寬厚,而且這裏也有駐守的兵丁。

嵫陽所在是魯南的中心腹地位置,若是太平時節自然是陸地上的交通樞紐,去往各地都是通達,而且多山的魯南地區難得的平原地帶,不過現在這都是實實在在的缺點了,各地逃到這邊的人越來越多。

可是周圍的亂兵迅速的把這邊圍了起來,這裏赫然變成了一個死胡同,或者說是甕中捉鱉的話,城內的軍民就是那些鱉。

兗州知府崔臣興在幾位將校的陪伴一同上城墻觀察敵情,看著城下黑壓壓的叛軍,頓時有些頭暈目眩的感覺。

不過崔臣興卻知道自己退無可退,若是嵫陽城破,自己跑的出去,也是失陷城池的大罪,若是跑不出去,城破之後,城中的妻女斷然會遭到可怕的待遇,那時候恐怕更是什麽也不要提了。

想到這裏兗州知府崔臣興轉過身,朝著身邊的幾位軍官行了一個大禮,雖然是緊急的時刻,可是崔臣興的這種動作,還是讓周圍幾個最高級別僅僅是千戶的軍官嚇了一跳,紛紛的閃開,崔臣興頗為莊重的開口說道:

“滿城大明子民和崔某一家老小就都托付給各位將軍了,若是城破,你我眾人都是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幾名軍官都是異口同聲的回答道:

“咱們的家小都是在城內居住,咱們自然是要拼死守城,大人放心!”

圍困城池的亂軍,不斷的有人散去,又不斷的從周圍的村寨裏面抓來人補充,拆下了各種房屋,砍伐周圍比較稀少的樹木,捆紮成攻城的器械,然後一個月兩個月前還是拿著鋤頭鐮刀的農民們,被各種大義名號的亂軍們逼迫著開始攻城。

那些沒有堅固防護的村寨和大戶人家的宅院,對於蝗蟲一樣的暴民和亂軍來說,絲毫起不到什麽抵擋的作用,人多勢眾蜂擁而上,輕易的就是會被打開。

可嵫陽城是兗州的府城,百年沒有受到兵災,城墻和各種防備措施雖然是陳舊,但是並不影響使用,城裏面本來有三千多兵丁,各地逃進城中的大戶人家的健壯男丁也都是自發的在知府衙門的組織下面上城據守。

那些門板的防禦措施,那些樹幹捆紮的雲梯,如何能攻陷這種大城,盡管城下的人亡命的朝著上面沖,可是依舊被城上的滾石檑木打下來,雙方就是那麽僵持了起來。相對於城下的亂民不斷增加的死亡來說,城上的死傷大多是在攻城開始的第一天,陳聾子的手下把手中的弓箭不要命的射了上來。

也不知道他們從那裏搞來的上好弓箭,不少的嵫陽城的官兵都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死傷了百十人,一下子陣腳大亂,險些就是要崩潰。可陳聾子手中的弓箭也並不是無窮無盡,這一次浪費就把不多的存貨用了個幹凈,這才讓兗州府城嵫陽穩住了局面。

白蓮教號稱是唐賽兒嫡傳的那支勢力,吃光了所有搶掠來的糧食。到其他的同門的那裏去借糧,自然是沒有什麽結果。在城下的勢力中,陳聾子的勢力算是最大,手中的糧草也是最為充足。

天知道這些白蓮教門是不是拜佛母拜昏了頭,居然想要搶陳聾子的糧草,結果被防備森嚴的馬隊發現,聞刀絲毫也不管什麽大家合力攻城的情份,直接就是指揮手下砍殺了過來,雙方的戰鬥力相差可不是一點的問題,那裏抵擋的住。

所謂“佛母保佑的神軍”立刻是四處潰散,這些人雖然是吃光了糧食,但是劫掠而來的金銀還是剩下不少,這些自然是落入了陳聾子的“平天軍”的腰包。

兗州府城嵫陽裏面的存糧並不缺少,城上的兵丁知道若是此時敗退下去,和他們廝殺這麽多天的暴民們不可能有什麽憐憫和饒恕俘虜的心思。因此表現出來了和大明軍隊平均水平頗為不同的戰鬥意志,在城上死戰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