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鹽漲 糧回(第2/2頁)

煙台福山鹽場的周宇被殺,各路人馬準備把自家人推上去的時候,不聲不響的出來一個趙監生頂了鹽課從事的位置,一查背景,好家夥,原來是布政使劉大人的關系,而且隱隱約約跟登州左衛的江峰指揮使走的特別近。

一時間有些想法的各方面人都是偃旗息鼓,山東還有其他的鹽場,大家現在都不在你福山買鹽,守著金山餓死你。

不過嘉靖七年的十一月之後,山東河南販賣私鹽的市場環境一下子惡化起來,首先是幾條大的商路都開始有膽大包天的響馬出現了。從前鹽梟護送私鹽,往往也是一二百個護衛保鏢跟著。

山寨綠林就算是能吃掉這一二百人,也要想到隨後到來的勢力龐大的鹽商的報復,而且就算是吃下了鹽車,怎麽出手,這個東西還是成批量之後才有利潤。所以鹽商每次也是給強人們送上些買路的費用,大家高興。

可是突然冒出這幫強人也沒有什麽地盤的觀念,向來是朝著大的商隊下手,護送私鹽的護衛雖然是強悍,但是在對方的騎兵利刃之下,哪有什麽反抗的余地。

強人們每次搶劫了鹽車之後,總是找個地方把鹽銷毀掉,傾倒在偏僻汙穢之處,鹽即便是找到也根本無法食用了。

在登州和萊州附近的私鹽販子們遇到的都是一百人為一隊的騎馬強人,來去如風,稍微往南一些,濟南府和兗州府附近則遇到的是五六百人的大匪幫,雖然是戰鬥力一般,可也是兇狠,而且有人數的優勢。

雖然說是私鹽運送需要隱秘,可是走的也就是那幾條路,有的甚至還是官道,這麽雞飛狗跳的一攪和,加上那些匪徒十分詭異的對於私鹽運送的道路極為熟悉,朝外運送的鹽竟然是降到了平時的一成。

既然陸上有問題,那就走海路,鹽商們和海商們也有千絲萬縷的練習,不過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往日裏面很少出現在山東近海的‘倭寇’居然也出現了,或者說是自稱‘倭寇’的海盜們,因為很多人聽到海盜說的是閩語。

也有鹽商派出自己的手下聯系綠林道上的朋友,準備圍剿這些無法無天的匪徒。不過在一家摸清了不合規矩的同道的行跡,並且埋伏好了準備動手的時候。那家山寨的匪首卻認出來了面前一百名響馬,或者說發現了某些痕跡。

立刻回到山寨,斬殺了鹽商的手下,閉門不出,幾天後,綠林山寨們都是噤若寒蟬,鹽商們也是察覺了什麽,想要反應卻“正好”趕上了山東上下開始了糾察私鹽嚴辦鹽梟的,布政使劉順驊義正辭嚴,山東的錦衣千戶和各路衙役都是積極配合,雖然說是面子活,有些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也是紛亂不堪。

鹽價開始慢慢的上漲了,原本是山東鹽商供貨範圍的山西河南,開始有其他地方的鹽商出現,所有的鹽商終於明白,再這麽下去,等待他們的就是破產了,再過十天,就算是沒有盜匪,他們也會賠死。

距離劉順驊所說的兩個月期限還有十二天的時候,濟南府山東布政使劉府,在偏廳裏面正有一場小宴,只有劉順驊和一名大腹便便的商人,明朝士農工商,商地位最賤,但是這個商人卻泰然自若的和劉順驊這個掌管山東民政的大員推杯換盞。

喝過幾巡之後,那個商人笑容可掬的從懷中拿出一張文書來,慢慢開口說道:

“劉大人,常平倉二十五萬石糧食委托我通田糧行遍發山東各地賑濟災民,因為朝廷賑濟的糧食來到,所以也該重新返入官倉了,不過各地的調撥也是麻煩些,草民這裏已經已經是寫了文書,在一月之內,所有官糧必定返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