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2/3頁)

字雖然方正,不過書法只能說是很一般,在署名的地上寫著一個‘永拜’,在署名那裏有一個虎紋的私章,李何氏卻是有些納悶,不知道是什麽讓自己丈夫害怕成這個樣子,開口小聲問道:

“公爺,這個‘永’是?”

慶國公有氣無力的在那裏開口說道:

“京城中還能有誰用虎紋章,還有那個永……”

“你是說,剛回來的那只老虎,哎呀!!李福,李福,快去追,快讓小少爺回來。”

李何氏近乎是在那裏尖叫著說出這些話來,李福倒是比較鎮定,一疊聲的朝著下面吩咐,國公府邸自然是人員充足,立刻有人騎馬朝著惠風樓的方向追了過去,那邊的國公夫人李何氏叫了一聲‘我的兒啊’,雙眼一翻就是暈了過去。

內堂裏面的下人們,頓時在那裏開始了一通手忙腳亂,慶國公跌坐在椅子上,聲音低沉地說道:

“叫三房過來陪著夫人,跟著她說,那個小畜生死不了,只是要遭罪了,李福,去順天府把狀子要回來吧……”

接著一揮手,示意下人們全下去,內堂裏面只剩下了慶國公一個人,在那裏懊悔的拍拍腦袋,小聲的自言自語道:

“流年不利,流年不利,怎麽就碰上這頭老虎了呢?”

明朝立國時候開始,除了皇族分封各地的親藩,還有一個重要的階層就是勛貴,開國,靖難一代代,各種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大量的分封了出去,這些貴族,明朝不讓他們參與行政,但是在經濟上給與大量的優待,還有,這些貴族的子弟們充任各種軍職,是明帝國統治的重要支柱。

不過自從成祖朱棣時候開始,每個朝代最顯赫的人從來不是勛貴們,基本上都是內閣的大學士或者是內廷的大太監們,準確的說,大多數的是內廷的太監,從鄭和開始到王振,最近一個就是被稱作‘立地皇帝’的劉瑾,正德年間,劉瑾操縱百官,控制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時的所謂的勛貴們,甚至是各地的藩王面對劉瑾的時候都是畏懼如虎,不敢忤逆劉瑾的意思,權勢可謂熏天,不過在劉瑾作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橫行的時候,始終有另外一個宦官可以和他分庭抗禮。

那就是現在的禦馬監掌印太監,提督十二團營的張永,曾經在正德皇帝面前拳擊劉瑾,只帶著五百騎兵就進入寧夏平叛,嘉靖即位之前誅殺江彬,保住天下平安的‘義閹’張永。

從被稱作‘八虎’時候開始,張永就是一直掌管兵馬,劉瑾倒台被千刀萬剮,江彬的俯首就擒,接下來的清除余黨,幾乎都是張永一力操辦,京師幾乎是血流成河,京中的勛貴百官提起他來,都是又敬又懼。

盡管嘉靖元年的時候,被人彈劾在江西閑居了五年,可是現在被皇帝召回京城之後,又是掌京師兵馬,手握大權,你讓這些根本沒有什麽實權的國公如何不怕,這些勛貴平日裏面欺負平民和權勢不如他們的倒還罷了,面對手握十幾萬兵馬,威名赫赫的大太監,人稱虎距京師的張永,這些勛貴們不過是一些鼠輩罷了。

江峰坐在台階上喝完了茶水,看著面前的國公府裏面的家丁和家將們被亂棍打趴下,被蒙面的大漢們用熟練的手法捆綁了起來,為首的一個人沖著他點點頭,江峰認得,這個就是叫自己師叔的陳大虎——下午去叫沒有叫來的師侄。

陳大虎看著江峰的眼神中有些慚愧,但是更多的是敬畏,下午自己回到營裏面之後,統轄他們的一名千戶,親切的把他叫了過去,用著平日裏面從來沒有見過的親熱口氣說道:

“咱們勇士營雖然要遵守軍紀,但是自己人的忙該幫就得幫,要不然哪能當得下天子親軍的名聲啊。”

說完還是意味深長的拍拍他的肩膀,陳大虎回到營盤後,到了天黑的時候,突然是醒悟過來千戶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渾身冷汗的把手下的幾十名弟兄叫起來,蒙上臉一起朝著這裏趕了過來。

一路上還有許多‘仗義幫忙’的軍中同僚加入,營門等等都是一路通行,來到的時候就是按照江峰當日交給他們的那種陣勢,擺了開來……

江峰心裏面對陳大虎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是來到這裏幫忙了,他微笑著一點頭,走到那些捆綁在一起的慶國公府李鶴淳和其他的人中間,李鶴淳拼命的朝著後面縮,平日裏橫行慣了,這個時候卻是碰到了老虎。

這次被抓住接下來會有多麽悲慘的結局,可想而知。

眼睜睜的看著江峰走到跟前,突然沖著他們抱拳行了一禮,而且還是深深的一禮,慶國公府的人都是害怕的朝著後面一退,江峰的臉上全是親切的笑容,開口說出一句話:

“這次雙方各有損傷,到現在為止,我們就算是扯平了,還請李公子明天到小店來用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