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2/2頁)

殺了數十個教匪,又拿了三十余人,柳乘風下令搜索,片刻功夫之後,王司吏便急匆匆地趕到柳乘風身邊,道:“大人,有發現。”

柳乘風左右張望一眼,道:“帶我去。”

二人一前一後進了一處臥室,王司吏解釋道:“這就是天一道道尊天玄子的下榻之處,學生特地叫人在外頭守著,親自進來搜查,大人請看。”

走到一處書櫃前,王司吏道:“這裏有一排書櫃,一開始,學生覺得奇怪,這老道莫非還看書不成?於是隨手撿了幾本看了,除了幾本道經之外,這書櫃中居然還有三字經,學生就更生疑了,這三字經是啟蒙書物,老道放這種書在這裏做什麽?學生便嘗試將這書櫃推開……”

王司吏嘗試將書櫃向邊上推開,隨即,一個半人高的門洞出現在柳乘風眼前。

王司吏道:“大人請進。”

柳乘風按劍彎腰鉆入洞中,裏頭卻是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王司吏點了燈,昏暗的光線之下,已經可以看到密室的樣子,這是一處佛堂的布置,有供案、屏風、甚至還有幾個青面獠牙的雕像左右矗立在供案邊上,最醒目的,莫過於一尊大佛了。

這佛高半丈,由花崗石雕塑,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再加上常年處在這陰暗潮濕的密室,似乎有些斑駁。

柳乘風定睛端詳,隨即道:“這就是摩尼像?”

王司吏點頭,隨手拿起供案上的兩本手抄書來,道:“這裏還有光明經和摩尼明尊經,請大人看看。”

柳乘風隨手翻開看了兩下,臉色陰暗不定,隨即道:“這就沒有錯了,這些人果然是明教余孽,只是可惜走了那個和尚。”

王司吏道:“這兒是天一道的窩點,只是不知天玄子現在逃到了哪裏,若是能拿到他,想必也能問出點東西來。”

柳乘風點頭,道:“立即著手拿捕,無論如何也要將他拿住,線索就在那個和尚和天玄子身上!至於這佛堂,暫時不要動,派人守著,不許任何人進出。王司吏,建功立業只在今朝了。”

王司吏也大是興奮,一輩子庸碌無為,埋首在這案牘上,建功立業四個字,從前想都不敢想,可是如今,大好的前程就在眼前了。

“大人,小人還找到了這個東西。”王司吏神神秘秘地從袖子裏抽出了一份布帛來,布帛中,明顯有墨跡存在,只是這布帛似乎過於久遠,已經有些發黴,卻因為保存妥當的緣故,總算還能辨認出布帛中的字跡。

柳乘風接過布帛,看了裏頭的字跡,臉色微微一愣,隨即道:“這……”

王司吏興奮地道:“大人,一點都沒有錯,這是當年太祖皇帝的手跡。”

柳乘風倒吸了口涼氣,太祖皇帝的手跡倒也罷了,最緊要的是這裏頭的內容。

洪武皇帝寫這書帛的時候,想必還沒有一統天下,也沒有稱帝,身份只是個吳王而已,這是洪武皇帝寫給當時已經稱帝的小明王韓林兒的奏書。

裏頭的態度十分誠懇,若不是王司吏提醒,柳乘風絕對不會想到,朱元璋會用這種口吻與小明王韓林兒寫信。

信中不但向小明王稱臣,更是以教徒的名義向明王恭賀壽辰,甚至言辭之中隱隱有阿諛之意。

無論當時的朱元璋寫這一封奏書到底抱著什麽樣的心態,或者是為了韜光隱晦,或者是攝於小明王韓林兒的威勢,這裏頭卻暗示了一個內容——朱元璋在明教中的身份。

身為明教教徒,得到天下之後,卻下令嚴禁明教。這件事一直是朱元璋最為忌諱的事跡,以至於修明史時,明史對這件事也是忌諱莫深,而現在這份奏書卻揭示了這段不太光彩的歷史。

柳乘風將奏書小心封好,道:“這件事,任何人都不得提起,我會呈報入宮,陛下見了這份奏書一定會龍顏大悅,到時自有封賞。”

高興是肯定的,想必朱元璋繼位之後,一定派人四處搜索這份奏書,生怕這奏書公布於眾。雖說到了現在,歷代皇帝對這份奏書已經看得淡了,可是這東西畢竟有點兒犯忌諱的,若是落在一些亂黨手裏,甚至可以用來當作質疑大明合法性的工具。朱佑樘若是見了這份奏書,只怕也非要松一口氣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