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寧王父子悲催了(第2/2頁)

柳乘風道:“微臣告退。”他要走的時候,不禁臨末看了那叫朵朵的公主一眼,見她柳葉眉微微蹙起,似乎在想什麽心事,柳乘風心裏暗想:“這公主想起心事來?倒是頗為可愛。”

……

這時候已到了正午,夏秋之交,天氣燥熱,連這光祿寺外頭站班的幾個差役,這時候都是懶洋洋的。

大堂裏,有書吏不知從哪兒弄來了一些冰塊,拿銅盆裝了,放置在屋裏,又推開了窗,讓風兒進來,給這不大的廳堂帶來了絲絲涼意。

光祿寺是個清閑衙門,幾乎所有的事都和膳食有關,宮裏的膳食采購,或者是祭天祭祖時的供品都由他們管,看上去,似乎采購是個油水活兒,卻不要忘了,真正采購的權利還是在宮裏,有太監們把持,而這光祿寺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因此,在這兒的官員,要嘛是借著光祿寺做跳板的,要嘛就是打算養老的,至少在這兒養老做個閑官兒總比去南京的好。

今日朝議回來,光祿寺大夫帶來了一個令所有堂官都嚇了一跳的消息,上高王居然和太子打起來了。本來宗室之間的文章比試,大家本來也不算太在意,畢竟對這些千軍萬馬考出來的官兒們來說,那些個宗室之間比試寫文章就像是小孩兒過家家一樣,可是涉及到了打鬥,地點是紫禁城,人物是太子和上高王,這就非同一般了。

大夥兒本來就清閑,有事是坐在這兒瞎掰,沒事也是坐在這裏瞎扯,這麽大的事,當然要議論一下,結果一追問,才知道原來這一場熱鬧是一篇文章引起的。

這事兒又幹系到了謝遷身上了,謝遷是誰?名滿天下的大儒,堂堂內閣大學士,內閣三駕馬車之一,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上高王指責謝遷包庇太子,於是在這鴻臚寺裏便有人爭得面紅耳赤,有人信誓旦旦地保證謝大人絕不會阿諛迎上,卻也有人拍案反駁說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謝大人此前雖然有風骨,可是進了內閣,卻也未必還有從前那志氣。

大家正爭論得不亦樂乎,恰好一個書吏進來,大人們都顧及自己的體面,都閉上了口,那書吏拿了一份旨意的副本來,請那大夫過目,光祿寺大夫姓王,叫王文博,是這寺裏的主官,他咳嗽一聲,過目看了看,不由訝然道:“這一次,只怕寧王父子的打算是白挨了。”

堂官們聽了,都是好奇,連規矩都顧不得,紛紛聚攏過去看,這一下,也立即明白了什麽。這份聖旨的副本是發給禮部的,不過大明的規矩,聖旨發出去,指定了哪個衙門,可是其他的部堂,也都會抄送副本,算是打招呼。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目的只有一個,錦衣衛百戶柳乘風的妻子敕封二品誥命夫人。

柳乘風是誰?不少人心裏在問,卻也有幾個人知道內情的人,不由笑道:“這柳乘風就是王鰲的門生,此前還教導過太子讀書,今日在殿中,就是這個家夥傻愣愣地沖上去隨太子一起毆打寧王父子。”

許多人倒抽了口涼氣,這個人……不簡單哪!

且不說其他,皇上敕封柳乘風的妻子為二品誥命,已經表明了皇上的態度,這態度就是柳乘風教太子讀書有功,這就是說,太子的學問有了長進,也即是說,上高王說謝遷偏袒太子是子虛烏有。另一方面,只給封賞,不給處罰,也正是皇上向天下人宣告,柳乘風這一次打得好,打得妙,深得朕心。

一篇小小的聖旨副本,就已表明了宮裏的立場,也難怪王大人說寧王父子的打是白挨了,原本大家還在想,被打的畢竟是藩王,不管怎麽說,陛下總要做個樣子出來,對肇事者懲戒一下,誰是誰非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一個樣子出來,安撫一下諸位藩王。可是現在,連樣子都不做了,這不是擺明著,給寧王父子擺臉子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