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向北之箭(全書完)(第3/3頁)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不僅是本書完本,今天還是老高的生日,完本之書,就算是老高送給自己的禮物,真的很輕松,一種責任的消除、一份義務的結束、一個產品的完工。

再回看《名門》,不滿意地方頗多,其實我心裏也很明白,主要失敗在三個地方,一個是女主處理不好,從剛開始的爭議人物平平,到被遺忘的崔雪竹,都是失敗的地方,正如一句話說得好,與其多女平庸,不如一女成功,老高記住了;其次是先帝李系之死,不該讓崔小芙取代他,這是本書最大的失敗,他的死使本書少了一根關鍵的骨頭,使得全書的構架偏軟,大唐萬戶侯的成功其實就是李隆基刻畫得好,下一本書,朱元璋要注意了;最後一個失敗就是帝國碰撞,其實不是老高不會寫,關鍵是不該在張煥稱帝後寫,如果在安西戰役時寫,效果就會好得多,為什麽呢?因為那時主角沒有消失,但最初的考慮,是想寫兩個帝王之間的鬥爭,所以這個構思放在最後,結果忘記了兩國間相距萬裏,如果沒有飛機或火車,這種空間和時間就難以彌補了,比如說某一個橋段中,作為帝王出面是最先的決策和最後的收尾,而中間是要手下去做,可這種距離就會使主角出現幾個月的空白,這樣本書就淡了,這些遺憾就是事先沒有考慮成熟的緣故。

最後再提醒一下,可能有些讀者沒有明白老高最後寫張煥射殺北極熊的深意,大家不妨想一想,北極熊在今天代表哪個國家?

寫完老書,新書就該提上日程了,等老高休息半個小時,就開始動筆新書,新書已經確定了,寫明初朱元璋時代,主人翁是後世人附體,切入時間是洪武二十三年,也是朱元璋的最後幾年,這時皇權鬥爭也是最厲害的時候,雖然歷史上沒有寫這種皇權鬥爭,但我們可以想象手握軍權的各王對皇位的爭奪,這就是本書的骨架,主人翁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偶然的事件使他卷入了皇位之爭,最終他將面對靖難之變,他如何改變這段歷史呢?本書有點像大唐萬戶侯,一個小人物走向權力鬥爭的頂峰,但不會再著墨做生意的事情,有沒有錢並不重要,男人要的是有權,當然,風格略略輕松一點,不要讓大家看得太累,用老高風格的冷幽默來寫。

具體上書是什麽時候呢?九月二十二日,給老高一段時間準備,畢竟我對明朝沒有唐朝那樣熟悉,好了,懇求大家不要下架,我會在舊書中通知大家,老高懇請大家繼續支持,記住九月二十二日。

最後再吼一聲,名門完圓滿結束了,大家手中若還攥有月票的,投出來吧!

……

老高鞠躬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