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裏來使(第2/3頁)

想到這,張煥當即對契索亞誠懇地說道:“你回去請轉告你們國王,大唐會張開臂膀擁抱拔汗那的回歸。”

契索亞退了下去,張煥則一直站在窗前沉思不語,這時,韓滉上前稟報道:“陛下,可否容臣一言。”

“韓相國請說。”張煥在沉思中被驚醒,連忙又坐回了位子。

“陛下可是想滅葛邏祿,可擔心吐火羅的大食軍北上?”韓滉微微一笑道。

張煥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便笑了笑道:“有什麽好的想法就趕緊說出來,不要再給朕猜啞謎了。”

“臣不敢,臣今天早上在鴻臚寺聽到一個消息,吐蕃使臣在三天前已經抵達鳳翔,臣估計今天或者明天他們就能抵達長安。”

“你的意思是……”張煥忽然明白了韓滉的意思,與吐蕃結盟,讓吐蕃出兵牽制住大食吐火羅軍的北上,這確實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事實上吐蕃這已經是第三次派使臣來朝覲大唐了,大治二年,吐蕃使臣前來表達願與大唐和解的意願,大治三年五月,吐蕃再次遣使來長安請求與大唐會盟,張煥隨即派鴻臚寺卿黎幹為吐蕃使出使吐蕃與其會盟,大治三年九月,兩國在邏些舉行了會盟儀式,吐蕃在會盟書上正式承認天寶十四年之前的劃界為兩國疆域,並答應送還大唐被擄走的邊民,唐軍則放回西域幾次戰役中被俘虜的吐蕃士兵,送還了病逝在安西的前贊普赤松德贊的遺骸,隨即兩國在九曲地區的宛秀城、拱濟城、百谷城設立邊市,放開了兩國之間的正常貿易。

吐蕃與大唐和解並非偶然,這是此強彼衰的必然結果,吐蕃在進行了十幾年的擴張後,終被連年不斷的戰爭拖垮,大唐在西域、大食在吐火羅均給吐蕃軍予重創,再加上其內部兩大勢力的混戰,終於導致吐蕃的全面衰敗,再無力和大唐抗衡。

不過讓吐蕃人來牽制吐火羅的大食人,張煥還是有一點擔心吐蕃人會因此復蘇,再次成為大唐之敵,他扭頭向李泌看去,希望他能解開自己的疑惑。

李泌明白張煥的想法,他上前一步對張煥施禮道:“陛下,臣贊成韓相國的想法,以吐蕃來牽制吐火羅的大食軍,但臣還要補充一點建議。”

“翰林直說就是了。”

李泌微微一笑道:“臣以為吐蕃人現在其實已沒有實力再爭奪吐火羅,所以讓吐蕃出兵只能是一種造勢,屯兵而不打,但吐蕃人勢微,它們還是不能完全阻止大食人分兵救援葛邏祿人的可能,不過這樣一來恰恰是臣所期望,就讓吐火羅大食軍去救援葛邏祿,陛下再從疏勒出兵……”

“妙啊!”不等李泌說完,韓滉竟失聲叫了起來,他一躬身向張煥施禮道:“陛下,李翰林的虛兵之計果然是絕妙之極,這就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臣以為可行。”

張煥也捋須笑了,姜果然是老的辣,李泌的策略極好,不過這場好戲得演得再逼真一點才行。

當天下午,吐蕃使臣便抵達了長安,朝覲大唐天子,張煥遂命崔寓為吐蕃使,出使邏些協商吐蕃出兵牽制吐火羅大食軍的事宜。

……

新年期間的長安人滿為患,正月初六將要舉行大治五年的科舉,故全國各地的十五萬士子都匯聚長安,還有各國的使臣和他們的大量隨從、還有前來述職的各地官員、來長安做生意的各國商人,竟使得長安各條大街人流如織,尤其是東市,更是人氣爆滿。

長安東市和西市不同,西市主要是販賣各種糧食、布匹、茶葉等大宗物資,在新年前的生意最火爆,但過了年後,西市的生意迅速消退下來,開始輪到東市的興旺,東市主要販賣各種珠寶翠玉、瓷器絲綢以及各國名貴特產等等較為奢侈的物品,從新年一直到十五之前,來東市的人都會絡繹不絕,普通百姓攢了一年的錢,就是在此刻來東市買一些值錢的東西,而達官貴人的人情往來以及家庭消費也是集中在這個時候,除此之外,還有各國的商人、使臣們也都是要來東市買貨,故大年初三這一天,東市裏人山人海,擠滿了前來逛街買物的男女老少。

長安東市的福寶記內,一個夥計正在向兩個年輕人推銷幾樣珠翠,“兩位請看,這串珍珠項鏈顆顆滾圓飽滿,這是從日本國的海中所產,是珍珠中的極品,這位姑娘的皮膚雪白,掛在她脖子上更能顯示她的俏麗,公子怎麽樣,替佳人買下吧!”

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崔曜,而另一個自然就是黠戛斯公主古黛了,崔曜今天是特地帶她來東市買一些購買首飾,來長安大半個月了,崔曜和古黛越來越熟悉,尤其從她主動求教漢語起,兩人之間便開始有了一種不可言傳的情縈。

此時古黛的模樣已經和剛開始時大不相同了,她洗去了所有的油彩,五官精巧絕倫、皮膚如冰晶般的雪白,她的眼珠湛藍,仿佛深潭一般,她著有一頭金黃的秀發,身材嬌小而豐滿,她比崔曜小一歲,過了新年她就十五歲了,按照黠戛斯的風俗,她今年就應該嫁人了,她的父王會為她舉行一次比武大會,為她召來最勇猛的黠戛斯勇士為婿,但古黛卻深受其兄的影響,對大唐文化充滿了仰慕之情,而崔曜的淵博的學問和優雅的氣質深深地吸引著這位異國少女,她為之迷醉,並將她的第一縷情絲悄悄地栓在了崔曜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