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碎葉截銀(上)(第2/3頁)

郭牧和韓越同時吃了一驚,笑容收斂,一齊向東北方向看去,只見兩裏外的一座草丘上出現了十幾名騎馬人,正遠遠地看著唐軍,他們均身著黑袍,是典型的葛邏祿人標志,這是受黑衣大食的影響,整個西域也就他們一個部族身著黑衣。

“不是騎兵,只是十幾個牧人。”韓越的眉頭微皺,從去年起,葛邏祿人越境放牧的情況越來越多,現在居然深入到金龍大道了。

“恐怕今年北方的嚴寒又加劇了,葛邏祿人的生存愈發惡劣。”

這兩年氣候變冷,大清池流域還好一點,北面的葛邏祿人日子就變得難過,郭牧輕輕嘆了口氣又道:“這些牧民也著實可憐。”

“有什麽可憐?他們現在是牧民,轉身就是軍人,只會搶別人的東西。”韓越沒有一點憐憫,他立刻轉身命道:“第一營出動,將他們全部趕走,若不肯走,給我一概殺掉。”

三百名騎兵從隊伍中奔出,他們張弓搭箭,向葛邏祿人疾沖而去,十幾名葛邏祿人見唐軍追來,嚇得撥馬便逃,唐軍一直追出幾十裏路,見葛邏祿人已經逃遠,這才返回隊伍,大軍加速,繼續向碎葉方向疾駛而去。

……

郭牧一行又走了兩天,這天上午,碎葉城終於出現在遠方的地平線上,現在的碎葉城已不再是從前胡人為主的西域邊陲,經過三年的大發展,隨著二萬戶中原移民遷入,碎葉城的人口已達二十萬人,成為昭武地區的第三大城,僅次於康國都城薩末健城(撒馬爾罕)和石國都城拓折城,尤其是金龍大道修通大大縮短了前往大唐安西的路程,而且路上不時有唐軍巡哨往來,十分安全,正是這條金龍大道使得絲綢之路北移,碎葉城也一舉成為萬商雲集的貿易大城。

碎葉城目前有一萬駐軍,在安西五大都督府中僅次於疏勒,碎葉都督還是曹漢臣,他已經得到押銀軍返回的消息,親自來城門迎接郭牧一行,自從三年前第一批碎葉銀送往長安,碎葉已經送走了十回粗銀,累計已達八百萬斤,碎葉的銀一般是送到疏勒,再由疏勒送到敦煌,最後由敦煌送往長安,一共分為三段,但每年會有一次護銀使是直接從碎葉送到長安,向朝廷報告碎葉的發展情況,今年就是郭牧前往長安。

曹漢臣站在城頭向遠方眺望,在他腳下,一隊由五百匹駱駝組成的波斯商隊正排隊緩緩進城,城外道路兩邊是十幾家漢人開的茶棚,幾個笑眯眯的掌櫃正熱情地用拙劣的波斯語招呼客人,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們手中端的紅葡萄酒就是最好的招牌,不時有波斯商人爬下駱駝進茶棚買酒,不遠處,數百頂突厥人的帳篷沿碎葉河排列,河邊擠滿了洗衣的婦女,婦女們忽然丟下衣服向遠方跑去,遠方,幾百輛打草歸來的馬車正拖著小山一般的幹草緩緩駛來。

漢語、波斯語、突厥語交織在曹漢臣的耳畔,他望著這派繁忙的景象,心中十分感慨,再過幾個月他的四年任期就要滿了,有消息說他將赴疏勒任安西節度副使,就要離開這片他所深愛的土地,曹漢臣心中充滿了眷念。

“大將軍,來了!”一名士兵手指遠方大喊,雖然曹漢臣官任碎葉都督,但唐軍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所有的都督們皆不稱‘都督’,而稱將軍或者兵馬使,這中間的原因就不用多說了。

曹漢臣打手簾迎著刺眼的陽光望去,只見遠方一隊唐軍正急速駛來,“真是他們!”曹漢臣急忙命人跑下城墻去攔住從長安歸來的郭牧,不要怪他心急,因為在郭牧的手中將會有他的正式調令,由皇帝陛下頒發,之前說他將出任安西節度副使畢竟只是傳言。

經過整整四個月的長途跋涉,郭牧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碎葉城,他恨不得插翅飛往未來的嶽父家中,可是,還得等一段時間了,郭牧遠遠便看見了城頭上站著不體恤下情的曹漢臣。

“下馬!”都尉將韓越一聲厲喝,一千名騎兵紛紛下馬,列隊向位於城門東面的一座漢白玉紀念碑走去,紀念碑高三丈,外形就是一把筆直指向天空的大唐橫刀,上面刻有大唐皇帝李煥的親筆題字:大唐英雄。

在紀念碑的後面有一千余塊小小的墓碑,占地數十畝,被木柵欄包圍,有專門士兵看守,這裏埋葬著為收復碎葉而陣亡的一千余名大唐將士,其中一個小小的墓碑上刻著:唐忠烈將軍關英之墓。

一千名騎兵列隊懷抱頭盔站在紀念碑前默默鞠躬,這是大治元年大唐皇帝陛下欽定的規矩,任何大唐軍人來碎葉都必須在紀念碑前默哀,同樣的墓碑在安西張三城守捉還有一座,這是為了緬懷為維護大唐尊嚴而犧牲的英烈們,而在長安的曲江池畔也有一座大唐忠烈祠,與西域的紀念碑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