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筆筒案(一)(第2/3頁)

“哦!這又是為何?”張煥興趣濃厚地問道。

“關鍵是我對師傅們的尊重,打個比方,一個師傅家裏有大事要請假一天,這當然要準假,但請假扣錢這又是店裏的規矩,所以我一方面扣他一天的工錢,另一方面我又會封一個同樣多錢包命人給他送去,算是心儀,這樣既尊重了師傅,也不違反店的規矩。”

張煥點點頭笑道:“說得不錯,掌兵其實也是這樣,還有沒有別的竅門?”

黃苦行想了想又道:“還有就是我每個月發薪時,會扣下一成的工錢,另外我也會出同樣多的錢,把這筆錢存到櫃坊裏,等到他們年老時一並給他們養老,這樣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很多老師傅就是沖它而不願走。”

“這倒是件新鮮事。”張煥有些驚訝,這種事他從未聽說過,他又追問道:“扣了錢,他們肯嗎?”

“這就是信譽了,店裏的人從來都信得過我,而且已經有十幾名老師傅領到了這筆錢,平白多了一筆錢,大家怎麽不肯呢?”

張煥點了點頭,從印版工場走出,又到了倉庫,此時倉庫裏已經戒備異常森嚴,這裏放置有六千份考卷,每一份都編有號碼,從發放到回收到最後銷毀,只要少一份都要追查到底,他剛走進倉庫,卻見韋清正帶著幾個官員在交接考卷。

韋清來到鴻印坊卻不來覲見自己,張煥知道他的心思,倒也沒有生氣,而是背著手遠遠地看著他們忙碌,黃苦行卻沒有意識到皇上的心思已經轉移,他想起一件事,又立刻問道:“陛下,有幾個波斯商人想來工坊學習印刷技術,草民是否能傳授?”

“還有這種事?”張煥略略有了一點興趣,他沉思一下便道:“我大唐的強盛就在胸襟博大、海納百川,我們既向外學習先進的技術,也應允許別人學習我的技術,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皆可讓他們學習,不用自我封閉,也不要怕別人超過自己,關鍵是自己要不斷提高技術,這樣我們才能永遠保持領先,永遠做別人的師傅。”

說到這,張煥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朕來視察鴻印坊並不是真想看什麽考卷印刷,而是來做個姿態,朕會大力支持各大工坊的發展,朕希望有一天能看見兩千人規模的鴻印坊。”

黃苦行心中感動,他一躬到地,“草民謹遵聖諭。”

“好了,你去忙吧!朕要會見禮部侍郎了。”

這時,韋清已經看到了皇上,他無法再回避,只得硬著頭皮率領官員們上前來覲見,“臣韋清參見皇帝陛下!”

“韋愛卿免禮!”張煥擺了擺手命韋清免禮,他默默地注視著這個自己當年救過一命之人,他們之間多少恩怨交纏,不過往日的仇恨已經在他心中淡去了,張煥微微一笑道:“韋閣老近來身體可好?”

韋清感受到了張煥語氣中的平淡,這裏面沒有真正的關心,但也沒有什麽仇恨,只如水一樣平淡,或許這也是他想要的結果,韋清連忙躬身道:“臣家父近來身體平穩,靜養著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請向你父親轉告朕的問候,朕希望韋家繼續人材輩出。”張煥淡淡地笑了笑,話題便轉到正事上,“明天職官考就要開考,你們禮部準備如何了?”

“回稟陛下,考場已經布置完畢,名冊也已確定,現在只要把考卷封存,明日一切都能順利。”

“那就好。”張煥點了點頭,又對他道:“這次職官考事關重大,朕不希望有任何徇私舞弊的事情出現,一切就靠你們自律了。”

韋清默默地點頭,良久方道:“請陛下放心,臣會盡力而為。”

張煥注視著他,忽然,有一種不祥的感覺慢慢地湧進了他的心中。

……

一個月前,朝廷正式批準了京兆尹韓延年的提案,長安各坊的坊門將不再夜閉,任由百姓進出,改變了大唐百年來夜閉坊門的傳統。

深夜,一輛馬車疾速駛進了延壽坊,在韋府前停了下來,馬車裏走出了一個穿白袍的年輕人,他年紀約三十出頭,長得面目清秀,眉眼間帶著一絲貴族的傲氣,這時,他的一名家人跑去門房通報的一聲,約一刻鐘後,韋府的側門開了,韋家二公子韋池走出門拱手道:“李司直夜訪韋府,不知有何要事?”

這名白袍的年輕人叫做李宣,是工部尚書李涵之子,現任大理寺司直,他是宣任三年靠門蔭入仕,明天即將參加職官考試,他見韋池出來,便連忙上前笑道:“深夜來訪,實在是冒昧,只是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能否換個地方?”

“這……”韋池猶豫了一下,這個敏感時候來,他也很難辦啊!但李宣是李涵之子,也是得罪不起之人,躊躇半天,韋池才道:“好吧!李司直請進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