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制科考試(第3/5頁)

“宗元兄呢?”

“我也在乙區。”

拿到入場證,幾支隊伍開始緩緩走上台階,白居易拉住柳宗元笑道:“咱們不在一個考場,呆會兒考完不一定能碰著面,宗元兄可自回客棧。”

“好!祝居易兄發揮出高水平。”柳宗元拱拱手,大步離去,眾人走上大殿門前,軍士搜身驗過考引和入場證後,大家隨引路童子各自去了考場。

宣政殿是大明宮僅次於含元殿的大殿,共分為主殿和左右偏殿,主殿可容萬人同時考試,兩個偏殿也可容納數千人,大殿裏已經用簡易的木板隔出了七千個考位,每個考位中放置一席一桌,桌上已有紙和筆及其他一些考試必備的物品,而考生自帶的紙筆要統統上繳。

足足用了一盞茶的功夫,白居易才找到了自己的考位,他坐了下來,心中有些砰砰直跳,前面是走道,背後和兩邊的考生都已悉悉索索就坐,沒人敢說話,入場證上寫得清清楚楚,入場後交頭接耳者視同作弊,若有內急可由監考官領出去,第一天考試是詩和詩評,一共考四個時辰,下午結束,其中的清水和午飯都將由考場提供。

“各位,我就是今天的宣政殿甲區考場的主考官,在下姓胡,也是吏部官員,下面我宣布考場規則,第一,不準交頭接耳……”

主考官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上回蕩,眾考生皆在凝神靜聽,這時,幾名從事推著裝滿考卷的小車走來,一人將一份考卷遞給了他,低聲囑咐道:“先糊名再動筆。”

白居易已經無心再聽考場規則,他在考卷邊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考引號,又用桌上準備好的糊名紙條小心地將名字糊住,這才展開卷子,考題共兩部分,前部分為詩,命題是長安一景,須參照《文選》而作,這倒不難,唐人只要讀書都會寫詩,只是水平高低罷了。

難的卻是第二部分:詩評。水平低者只能就詩論詩;水平中者,可引申出此詩的歷史背景;而水平高者,甚至可評述作者的政治見解以及當時政治清明或社會動蕩的根由。

白居易的心‘砰!砰!’亂跳,不知今天是什麽題目,眼睛一閉,猛地翻開考卷,半晌,他微微睜開一條縫,又湊近細看,竟怔住了,題目正是郭牧昨夜和他辯論過的三吏三別,杜甫的名詩,其實也就是要寫安史之亂的根源和人民疾苦。

白居易興奮之余,卻也有點佩服郭牧的眼光,果真被他押中了題,看來當今皇上真的是關注民生,時間已不容他多想,動筆的鐘聲響起,白居易心靜下來,思路慢慢地飛到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的大唐轉折年代。

滿屋只聽沙沙筆響,偶爾傳來幹澀的咳嗽聲,考官鐵青著臉,手持一把鐵戒尺,背著手在考場內四處巡視,眼光銳利,任何人一絲小動作,都休想逃過他的眼睛,不時有人輕輕招手,示意自己內急,需要去方便,考官一努嘴,立刻有士兵陪他出去。

兩個多時辰過去了,白居易已經一口氣寫完了詩評,洋洋灑灑近萬字,他又翻回考卷,準備做詩,詩的題目是長安景色,這些天,他和柳宗元遊遍長安各大美景,尤其對曲江情有獨鐘,他忽然想到昨晚黃昏時曲江上璀璨絢麗的落日美景,心中靈感倍增,便提筆寫下了《暮江吟》的標題。

“怎麽不寫《賦得古原草送別》?”身邊忽然傳來了一個低沉的聲音,白居易一驚,這才發現身邊不知何時站著一人,白居易一陣糊塗,自己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從未給人看過,他怎麽知道?而且他又是誰?

白居易忽然想起在酒樓時自己的詩被一名道士讀過,此人和那道士又有什麽關系?白居易擡頭看去,只見他年紀三十余歲,三縷清須飄於胸前,目光清澈而柔和,身著一件極為尋常的青色長袍,頭戴紗帽,看不出任何官銜。

這時,白居易忽然看見主考官在後面向自己猛遞眼色,示意自己站起來回答,神情異常緊張,可他還宣布考場內不準說話呢!

盡管詫異,白居易還是決定站起身回答,但不等他起身,那人便一把摁住了他的肩膀,溫和地笑道:“不要起來,繼續作詩。”

說罷,向他笑了笑,背著手又到別處去視察了,白居易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他的身份,思路又慢慢回到詩上,他沉吟片刻,便提筆寫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午飯後,便開始有人陸續交卷,或表情輕松,或臉色陰沉,白居易寫完最後一個字,心驀地一松,躺了下來,等墨跡略略幹後,又從頭讀一遍,自覺還算滿意,這才交了卷,揚長而去。

沒有馬車,白居易一路步行,悠閑逛回客棧,今天考得不錯,他特地去買了一點酒菜,離房還有十步,便聞清朗的讀書聲:“……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聲音愉悅,顯示讀書人心情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