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困獸猶鬥(中)(第2/3頁)

而從另一個角度,朝廷的官員、尤其是那些科班出身的中低層官員都普遍對大唐宗室心存不滿,這是一群典型的寄生蟲,他們從不為國分憂,整日裏醉生夢死、無所事事,而且拼命榨取財富、兼並土地,對佃農殘酷剝削,蓄奴過萬的親王宗室比比皆是,他們一步步動搖著大唐的國本,整個關中地區的自耕農戶數現已不到貞觀年間的一成,這就是稍有災情,關中地區就會饑民遍野的根本原因。

而無論是崔圓當政還是裴俊掌權,他們對宗室的態度都是以寬容為基調,似乎就是以財富利益來換取大唐宗室對世家朝政的讓步。

所以當張煥在江都的鐵腕手段傳到了朝野後,不僅鮮有官員為之悚然,反而是更多的官員暗呼痛快,當今世風,仇富者多,恨不均者更多。

隨著下朝的鐘聲敲響,丹鳳門前很快便擠滿了回府的官員,眾人互相打著招呼,相約一起去酒樓喝兩杯,崔寓婉拒了幾名下屬的熱情相邀,他急不可耐地趕到了宣陽坊。

他有一種強烈的直覺,江都事件或許就是大唐變天的導火索。

“坐吧!”崔圓笑眯眯地請他坐下,“你又給我帶來了什麽好消息?”

“大哥可聽說了江都事件!”崔寓急問道。

“我昨天晚上就知道了。”崔圓指了指桌上的一卷鴿信,淡淡一笑道:“你忘了嗎?我們崔家也在江都開了一家瓷器店。”

崔寓一怔,他異常驚訝地道:“難道我們崔家的清河堂也被封了嗎?”

“不僅我們崔家,裴家的明珠坊和白玉堂也一樣被查封了,可以說,江都的官商這次是被一網打盡,張煥此舉明顯是有蓄謀,我居然沒有想到他還有這一手。”

崔圓並沒有因為崔家店鋪被封而感到遺憾,相反,他對張煥此舉相當支持,他執政大唐十年,也深知官商對朝廷財政的負面影響以及對大唐國力恢復的阻礙,但他也沒有那個魄力去鏟除這個毒瘤,而張煥在居然在上位之前便動手了,這使崔圓既感到意外,同時也十分欣慰,自己沒有看錯人,他果然是一個有魄力的君王。

想到這,崔圓精神一振,他挺直腰笑著問崔寓道:“你是怎麽看這次江都事件?”

崔寓想了一想便道:“我認為這次他南下廣陵其實就是欲擒故縱之計,他想要上位卻一時找不到借口,便主動給李勉創造機會,而他又擔心李勉的力量不夠大,便在江都一手制造了查封官商事件,這樣就將一部分宗室逼向李勉。”

說到這裏,崔寓長嘆了一聲,“我沒猜錯的話,恐怕一場腥風血雨就要發生了。”

崔寓想著崔小芙在這次風暴中恐怕也不能幸免,他眼中不由露出了一絲黯然之色,但崔圓卻似乎壓根就沒有考慮到崔小芙,這也難怪,當年裴俊對崔家下手之時,她又幾時替自己的大哥想過,崔家三兄妹,崔圓、崔慶功、崔小芙,早已經在一場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中分道揚鑣了。

“你說得一點不錯,張煥此舉就是他即將上位的前兆,不過你若僅僅是這樣想,也未免有點小看他了。”

崔圓也微微嘆了口氣,“他此舉的真正用意是想用鐵腕手段盡快改變我大唐的一些深層弊端,這次江都事件可以說只是一次試探,他想使大唐強盛的想法是好的,方向也對,可我很擔心他操之過急,在一些事情上會適得其反。”

崔圓對於大唐未來的憂慮崔寓卻並沒有怎麽放在心上,他關心的是眼前,在這次張煥登位的過程中他該扮演一個什麽角色?上次大哥也說擁立之功最大,那怎樣才能超過裴佑,這才是他日思夜想的事情,崔寓又展開那卷鴿信仔細地看了一遍,沉思一下便道:“江都事件發生也就意味著楚家的事情已經解決了,那他也該返回長安,李勉的行動應該就是這幾天,那我們該怎麽辦,請大哥明示。”

“什麽也不幹,只冷眼旁觀!”崔圓毫不猶豫地答道。

“旁觀?”崔寓大感錯愕,他急道:“可是上次……”

“上次是情況不明,而現在形勢已經明朗。”

不等他說完,崔圓便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如果到今天他還沒有部署的話,那他就不是張煥了,可是直到今天他也沒有給我們崔家任何提示,這就擺明了他不希望崔家參與到這次政變中來,如果我們橫加參與,恐怕他不僅不會因此感激,反而會心生猜忌,我們處理不討好,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靜觀其變。”

崔寓默默地點了點頭,他站起身向崔圓施了一禮,“那我就不打擾大哥休息了,我先告辭。”

說罷,他慢慢地向門外退去,一直退到門口,他轉身剛要走,卻聽見大哥低低的一聲囑咐,“二弟,我們不要總想著眼前,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要為我們崔家的百年大計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