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江淮風雲(七)(第2/3頁)

楚行水負手慢慢走到窗前,他凝視著北方的天空,忍不住喃喃自語道:“去病,我死也不會相信,你真的會這樣狠得下心來對付自己的舅舅嗎?”

……

午後,楚行水親自帶領十幾名楚家的長輩向邵伯鎮而去,只在半路,便遠遠看見前方旌旗鋪天蓋地,儼如一片巨大的烏雲向這邊迅速飄來,在距離楚行水一行人約半裏地時,對面的大軍駐停下來,一名軍官飛馬上前躬身問道:“請問來人可是楚尚書?”

楚行水微微點頭,沉聲道:“老夫正是楚行水。”

“請楚尚書隨我來,我家都督正是為迎候尚書而來。”

楚行水翻身下馬,他刷地扯去外袍,赤裸著上身,快步迎了上去,一直走到隊伍前‘撲通!’跪倒在地,他高聲道:“罪臣楚行水,向監國殿下請罪!”

隊伍忽然響起了嘹亮的號角聲,一列大旗如劈波斬浪般分開,只見一隊騎兵簇擁著張煥從隊伍中奔出,張煥心情復雜地望著楚行水,他暗暗嘆了口氣。老遠便翻身下馬,直向楚行水大步走來,走到近前急將楚行水扶起,又解開自己的戰袍給他披上,這才壓低聲道:“請舅父放心,張煥心裏有數。”

一聲‘舅父’使楚行水懸在半空的心完全放下了,看來自己的推斷並沒有錯,他暗暗拍了拍張煥的手背,眼睛裏隨即露出一絲慚愧之色,“罪臣以家兵對抗朝廷,實屬叛逆大罪,殿下不加重懲已是我楚家的萬幸,事已至此我就不用多說什麽了,我楚家還有殘兵一萬六千人,現全部交給監國殿下,殿下所提條件,我楚家也無條件全部接受。”

說完,他一擺手,後面的楚行雲將一只紫檀木雕成的木匣雙手遞給張煥道:“這裏面是我們楚家的兵符還有土地及商鋪分布圖,請監國殿下查收。”

一名親兵上前接過木匣,打開查看了一下,隨即舉過頭頂,“請都督過目。”

張煥瞥了一眼,木匣裏是一疊文書和一只白玉雕成的虎符,他點了點頭,便對楚行水誠懇地說道:“我出兵南下也是迫不得已,大唐只能有國之兵,而不能有家之兵,否則就會湧出千千萬萬個崔慶功,請楚尚書見諒!”

這一刻楚行水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在交出兵符的一霎那,就意味著大唐七大世家終於走完了擁兵之路,也意味著楚家雄踞東南的結束,在旌旗如雲、刀槍林立中,他的眼前有一點恍惚,他仿佛回到了當年,三十幾年前,父親也是在這裏對第一支八千楚家軍高聲宣布,楚家建軍就是要恢復大唐、驅逐叛逆,往事歷歷在目,父親的慷慨激昂的聲音仿佛還在耳畔回蕩,而現在,這一切都已煙消雲散,隨風飄逝了。

他有些傷感地對張煥道:“我累了,剩下的事就由你們來安排吧!”

他慢慢轉身,步履蹣跚地向江都城方向走去,烏雲低垂,勁風刮過大旗,發出獵獵的聲響,在空曠的天地之間,楚行水孤獨的身影漸漸遠去,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江淮名門也由此退出了角逐權力的前台。

……

黃昏時分,八萬隴右軍抵達了江都城,戍衛江都的一萬六千楚家殘軍都已放下武器,列隊在城外等待整編,張煥命令王思雨去接收降軍,他自己則在三千鐵衛軍的保護下進入了江都城,一進城門,只見數十名廣陵地方官迎上來見禮。

雖然八年未見,但張煥還是一眼便認出為首的官員正是他從前的摯友趙嚴,只是多年操勞,兩鬢已略顯斑白,趙嚴也看見了張煥,兩人目光一觸,眼中皆露出會心的笑意。

“廣陵郡長史、代刺史趙嚴率廣陵郡官員恭迎監國殿下!”數十名官員也一齊躬身行禮,“恭迎監國殿下。”

張煥笑著向大家拱拱手道:“諸位請免禮,江都城能保持穩定,全仗諸位出力,本王感激不盡,等我返回長安後定會告之吏部,在今年的考評中給諸位皆加上一善,以示表彰。”

大唐的官員晉升有著嚴格的考評制度,每年都由各官員進行自評,列出本年的功績和民望,再由吏部考功司進行審核,考功司官員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更主要是看他的實績以及民間對他的評價,一般依照‘四善’、‘二十七最’等具體的評判標準來一一對應,最後評為上上、上中、上下等九個等級,以此來作為他們晉升的依據,而且考評的標準極為嚴格,象趙嚴年年被評為上上實屬罕見,一般而言大多數官員都得以中評。

聽說張煥給他們每人加了‘一善’,眾官心中大喜,連忙躬身謝道:“多謝監國殿下提攜,我等願竭心盡力為朝廷效命。”

張煥擺了擺手,微微一笑道:“從今天開始,本王的軍隊就將接管廣陵防務,希望各位監督軍紀,若有軍士騷擾百姓的,可立刻綁縛軍中,自有軍法處置、絕不姑息,現在天色已經黃昏,諸位各自回府吧!明天一早,本王再聽取你們的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