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唐變天(下)(第2/2頁)

而今天的祭祀是宣仁四年來的第一次祭祀,所選的時間也不是新年或者中元節,而是在三月的某一天,也就是這麽一個普普通通的祭祀,卻牽動了無數人的心,不僅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陪祭,而且還特地放朝一天,從儀式上看這是一個普通的祭祀,但它的關鍵卻是大唐一個最強勢皇族的回歸,一個新紀元的起點,所有參加祭祀的宗室和文武百官都將見證這一時刻。

天剛剛亮,一聲聲低沉而有力的號角聲響遍了皇城上空,隨著卯時正的到來,兩隊一百零八騎衛兵身著盛裝馳出承天門,一直沿著安上門大街緩緩前行,在他們身後一隊長長的由宦官組成的奉物隊,奉有肉食、酒、錦緞、劍、符印、各種金銀祭器等等,他們跟隨開禮侍衛,不急不緩地走著,太廟位於皇城的東南角,占地近百頃,裏面供奉著自大唐開國高祖皇帝李淵以來歷代帝王的牌位和雕塑以及六位被封為太子而未繼皇位者的牌位:讓皇帝李憲、隱太子李建成、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節湣太子李重俊以及剛剛建成尚未冊封的故太子李豫。

幾乎就是在開禮衛隊駛出承天門的同時,大唐百官和各皇族宗室從左右門列隊進入了太廟,眾人站在空曠的太廟廣場之上,宗室在左、百官在右,各執笏板,表情肅穆而莊嚴,數千名帶甲武士環列在太廟四周。

今天的司儀是太常寺少卿李函,主祭是宗正寺卿李俅,在他不遠處的百官之首便是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張煥,他身著一身黑色的一品祭服,頭戴獬豸冠、腰配長劍、掛玉珮、系紫綬,手著拿著角玉笏,他的神情異常嚴肅。

“吉時到!”隨著司儀一聲高喊,太廟內的大鐘被敲響了,沉重而悠長,大門緩緩開啟,兩隊各六十四騎盛裝衛兵從大門兩邊魚貫而入,而獻物宦官則從側門端著祭品快步走入,將祭品依次放入主殿之中。

“開祭!宗族入內。”司儀又是一聲長喝,數百名皇室子弟隨著李俅一步步走進了雄偉的大殿太清宮,大殿正中供奉的是聖祖玄元皇帝李耳,也就是老子,這是大唐皇室尊崇的始祖,在主殿之後則就是各個皇帝的廟,各有廟號,如太宗、高宗廟、玄宗廟等等,另外還有五位太子廟,但在太子廟之旁,特地修建了一座規模較小的廟,正是豫太子廟。

“叩拜!”司儀又一聲高喝,李俅率領數百名皇室宗族緩緩跪下,以最虔誠之心向列祖列宗行叩拜之禮。

“再叩拜!”

……

“三拜!”

……

司儀李函隨即展開祭文朗聲念道:“暮春三月之孟,李氏宗族子弟四百一十七人,敬祭列祖列宗於上天之靈……”洋洋灑灑千字,念到最後,眾人終於聽到了今天的主題。

“豫太子七子煥,年幼流落於民間,至今三十二載,但其歸附祖宗之心不泯,屢立大功於社稷,今宗室一致決定,準予其歸宗於太廟,傳故太子豫之第七子煥進拜!”

站在太廟前的宦官一聲高呼:“故太子豫之第七子煥進拜!”

張煥挺直了腰,跟隨著引領司儀大步走進了主廟側門,他並沒有立即跪拜李耳,而是隨著主司儀李函,以及在數百名皇族的簇擁下來到了故太子李豫的廟前,大殿門已經開了,透過朝陽的直射,可以很清晰地看見李豫的雕像,這還是張煥第一次看見自己生父的模樣,整座雕像用漢白玉雕成,筆法細膩,雕像栩栩如生,只見李豫神態安詳,輕捋長須,眉眼中散發著一種征伐之氣。

無須司儀的喝喊,張煥便已經慢慢地跪了下來,此刻,他似乎已經忘了自己的歸宗之旅,一種莫名的情緒使他的心中激動、使他的心中開始痛楚起來,在張府那從小沒有父親關愛的日子仿佛還歷歷在目,他與母親寄人籬下的日子,那無數雙白眼的冷漠,此刻都一一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誰又曾想到,他的生父竟然會是在宮廷政變中慘死的故太子呢?

他雖然從未見記得父親的笑容,但此刻他感覺到自己的內心和這座廟開始有了一種奇妙的溝通,他們的血液是相通的,他忽然想起父親在死的瞬間曾經高喊:“我的兒子一定會實現我的遺願!”

張煥的眼睛濕潤了,他重重地給父親的遺像叩了三個頭,心中在默默禱告:“父親,孩兒來見你來了!兒子一定要實現你未盡的遺願,這一天已經不遠了,為你的兒子感到驕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