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張煥回京(第2/3頁)

這時,他弟弟崔鳴也哀求道:“我只當了幾日之主,沒有屠殺過民眾,也沒做過其他惡事,求張尚書饒我一命。”

張煥淡淡道:“殺你們對於我來說就象殺兩只螞蟻一樣,你們想活命也很簡單,我叫你們做什麽就做什麽,我心情一好,說不定就會給你們一處宅子和幾畝田產,讓你們養老終此一生。”

兩兄弟對望一眼,忽然異口同聲道:“我等定遵從張尚書旨意行事!”

“那好,帶上他們。”

張煥一擺手,親兵立刻將兩兄弟帶了下去,他隨即向李抱真拱手道:“李將軍之功,我已記下了,容後一並封賞。”

大軍繼續前行,連夜向長安方向疾馳而去。

……

從潼關到長安還有數百裏路程,官道也明顯變得寬闊而平坦,但過了渭南縣後,軍隊的速度反而變慢了,一百余裏的路程停停走走,似乎在等待著什麽,這天傍晚,大軍抵達了新豐縣境內,在距縣城五裏外駐紮下來。

在天色快要黑的時候,數匹快馬從長安方向疾馳而來,片刻便沖到了大營前,馬上之人向守衛通報了情況,立刻被人領進了大營,這幾個人就是張煥一直在等的內務司信使,他們帶來的消息將是下一步行動的關鍵,兩名信使被帶了進來,向張煥半跪行一禮道:“稟報都督,李司正命我們前來送信。”

說著,其中一人呈上了一封信,親兵接過,把它遞給了張煥,信很厚,拆開後竟是一疊厚厚的名冊,張煥一頁一頁翻看這些名冊,全部都是宗室中人,濟陰王李俯、北平王李偕、丹陽郡王李仰……,足足有三十人之多,這些都是堅決反對他上位的宗族中人,李翻雲對他們的情報做得非常細致,細到每一個人的出身、在宗室中的地位、曾任過的官職、家庭子女甚至他們擁有的財產和土地都寫得清清楚楚。

張煥一頁一頁地翻看,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廣武王李承宏的上面,廣武王李承宏就是元載被刺案中曾被他狠狠收拾過的那個王爺,沒想到他今天又跳出來了,‘不知死活的東西!’張煥的目光中射出了一道淩厲的殺機,他將名冊一合,隨即吩咐親兵道:“去將李道長請來。”

片刻,李泌匆匆趕來,向張煥施一禮道:“都督找我何事?”

張煥將名冊遞給了他冷冷道:“這些都是死硬到底的宗室,到今天還不肯讓步,我打算就拿他們開刀立威,先生可有好的建議?”

李泌沒有急著回答,他慢慢地翻看了一遍,最後將名冊放下微微搖頭道:“除山東一域外,天下雄關幾乎都被都督控制,長安城內更有數萬精兵,沒有人、也沒有任何勢力能阻擋都督上位,他們難道不明白這一點嗎?在我看來,這三十名宗室無非是在當年宮廷政變上有負於豫太子,怕都督上位後清算老帳罷了,又被李勉危言所惑,所以才群起反對都督,要對付他們只要都督一封信便足矣,何須動什麽刀兵?現在都督上位已是大勢所趨,命幾名力士直接進宮逼崔小芙讓位便可,掀起腥風血雨的奪位一是沒必要、二則顯得都督氣量狹窄……”

張煥背著手在帳中慢慢踱步,臉色十分陰沉,洛陽平亂後他不急著回京,就是想讓這些反對他之人一一跳出來,他好一網打盡,斬草以除根,他找李泌過來原本是商量動手的辦法,不料李泌卻反對他動手殺人,倒讓他一時無話可說了。

李泌見張煥沉默不語,知道他心有不甘,便再一次勸他道:“都督也不用想得太遠,所謂政治場上無敵人,今天他們反對都督,過一兩年沒準他們又會成都督的堅定支持者,退一步說,即使都督要斬草除根,也完全可以在以後用大義來逐步鏟除,現在為即位而大開殺戒,反而會引來更多李氏宗族的不滿,對都督的名聲也不利,最好還是造出個萬眾歸心的局面才是長遠之道。”

或許是最後一句話點醒了張煥,他沉思良久,終於接受了李泌的勸諫,點點頭道:“好吧!就依先生所言,我先給這三十人各寫一封信,然後再作一番試探,若還有反對者,我再慢慢收拾他們。”

……

長安,一輛馬車飛速駛進了十王宅,在洛王府前停下,李俅怒氣沖沖地從馬車上下來,大步走回了府內,“混蛋,欺人太甚!”李俅回到房間終於忍不住破口大罵,他狠狠地將茶杯摔在地上,‘砰!’一聲巨響,碎片四濺。

剛剛趕來的黃雲卿險些被碎片擊中,嚇得他向門外一跳,半天才探頭勸道:“請王爺息怒。”

聽到他的聲音,李俅忍下一口氣,命人進來收拾茶杯碎片,待下人退了,黃雲卿才低聲問道:“究竟出了何事,讓王爺如此生氣。”

一句話又勾起了李俅的怒火,他恨恨道:“今天李勉彈劾我四年不舉辦太廟大祭,奏請崔小芙免我之職,可恨去年我本欲舉行大祭,就是李勉這惡賊再三勸阻才未辦成,現在他倒好,反從背後插我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