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渤海求助(上)(第2/3頁)

“不是!不是!”鄭浦連連擺手道:“我找你有正事,今天渤海國的使者進京了。”

他便將大嵩璘有大事急欲求見相國的事情說了一遍,最後道:“他沒有具體告訴我是什麽事,但我見他神情惶惶,便感覺恐怕是有大事發生,你認為有用便去見見他,如果覺得沒用我也不管此事了。”

裴明耀已為官多年,他如何不懂此事的重要,渤海國是裴家的近鄰,數十年來裴家便一直想與渤海國結成盟友關系,以便共同對付契丹人的威脅,同時也想和渤海國建立起貿易關系,但渤海王大欽茂和裴家的前任家主裴遵慶關系交惡,又被崔圓所拉攏,故幾十年來和裴家的關系都是若即若離,無論入朝還是從商大都是直接乘船到山東,很少走河北南下,而今天渤海國卻有事求父親,這正是改善兩家關系的一個契機,如果自己能抓住這個機會,成為兩家結盟的主導者,或許父親就會因此重立自己為家主繼承人。

想到這,裴明耀便急不可耐地道:“他現在在哪裏?快快帶我去見他。”

……

就在裴明耀與鄭浦前去會見渤海使臣的同時,大唐右相裴俊卻偷了半日浮閑,正和他的一個幕僚下棋,今天是大年三十,從今天下午開始,朝廷便進入了五日的休朝日,這是一年來假期最長的一段時間,而且他剛剛接到鴿信,崔慶功與韋德慶達成了新年休戰的條約,整個中原處於平靜之中。

東線無戰事,裴俊難得這般悠閑,便將所有的政事推到一邊,他要和家人一起好好過一次新年。

“聽說令孫這次要參加科舉,是吧!”裴俊走了一步棋,笑著問他的幕僚道。

與裴俊下棋的幕僚姓余,叫余光右,今年六十五歲,鄴郡人,曾是唐肅宗的翰林學士,因病辭官回鄉靜養,二十年前被裴俊請出山做了幾個兒子的尊師,隨著裴俊的兒子都一一長大成人,余光右又閑了下來,左右無事,便索性留在裴府做了幕僚,對裴俊的一些政務決策提提自己的意見,不過過了這個年,他也準備回鄉了。

他見裴俊相問,便點點頭有些感慨地道:“是啊!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當年的小毛頭們竟要參加科舉了,歲月不饒人,你我都老了。”

裴俊笑了笑,沒有順著余光右的話說,他在去年雖然也過了六十壽辰,可並不覺得自己已經老了,他還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少說還能再幹二十年,他又下了一子,便輕描淡寫地問道:“余先生以為,我的幾個嫡子中,哪一個可堪大用?”

裴俊手中的棋子放不下去了,他目光一挑,默默地注視著余光右,自己的幾個孩子都是他的學生,他應該比一般人更要了解他們。

余光右一怔,他沒想到裴俊居然會問出了這個問題,這其實就是在問他裴家家主的後繼之人,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沉吟半晌,他才緩緩道:“相國可是想聽實話?”

“當然,我希望先生能公正評價他們。”

余光右將手中棋子放下,微微嘆道:“明凱平時待人寬仁厚道,這是他的優點,但他卻寬仁有余、威嚴不足,連下人都敢欺他,說得重一點就是懦弱,實不堪大用;明耀從小精明過人,長於算計,讓他背千字文,他就絕不會多背一字,看事情也有些眼光,會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相對明凱是好得多,但他心胸狹窄,嫉妒心又重,無容人之量,這就注定他做不成大事;明騫和明文從小學業平常,喜歡人雲亦雲,無自己的主張,現在看來也是平庸之輩,可借相國之威做個無功無過的郡守,以上四子我皆不看好,讓相國失望了。”

說到這裏,余光右便停住了話頭,他站了起來,向裴俊拱拱手道:“打擾相國一個下午,實在過意不去,我就先告辭了。”

他剛走兩步,裴俊忽然叫住了他,“余先生好像還忘了一人?”

余光右站在那裏一動不動,良久,他才徐徐說道:“明遠從小奇才,他想做一件事就沒有做不到的,他現在的所做所為裴相應該比我更清楚,他雖然僅是小小的隴右司馬,連個散官之銜都沒有,但假以時日,裴家仍然能興旺不倒的話,或許就是因為有此子的存在。”

說罷,余光右仰天一笑,便揚長而去。

裴俊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裴家的家主繼承涉及到將來裴家數十年的命運,一個處置不當,裴家就會毀在下一代的手上,當然,他也不考慮庶子,畢竟張家的教訓就擺在那裏,而在家族的眾多嫡子中他總歸是要先考慮自己的兒子,這是人之常情,他不相信自己的五個嫡子中就選不出一個合適的人,前幾年裴明耀在給事中的職位上做得相當漂亮,幫他架空了門下省和內閣,他也由此以為自己找到了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