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夜遊長安(第3/4頁)

……

一路上,吆喝呼喚聲不絕於耳,這條小路是在一排房子的後面,房子低矮的屋檐下掛滿了燈籠,所以顯得燈火輝煌,道路兩邊原本長滿了雜草,現在雜草早已被踩平,擺著各種各樣的攤子,大多是用木頭釘成架子,顯得十分簡陋,還有些人就連這種簡陋的木架子也沒有,直接用塊布往地上一鋪,堆了一些不知從哪裏搞來的舊貨雜物。

這其實就有點象後世的小商品市場,賣的都是低档貨,又不用繳稅,所以價格十分便宜,吸引了大批貧寒人家前來光顧,臨近年關了,在這裏給兒子買幾樣小玩具,給娘子和女兒買幾樣廉價的首飾,也算有個交代。

小路上擠滿了前來買東西的長安百姓,一群一群的少女們流連在各個小攤前挑選木梳、耳墜等小玩意。

雖然張煥對這裏的東西是看不上眼,但在這裏可以體驗到長安下層百姓的生活,也算是一種私訪民意,倒是花錦繡興致盎然,拉著張煥一路遊逛,十幾名親兵緊張地跟在他們後面,唯恐有什麽閃失。

花錦繡出身貧寒,父母又早亡,她從八歲起便靠給人洗衣為生,偶然攢下幾文錢,她也會去太原類似的小攤上買一點梳子、小銅鏡等日用品,所以對這種小貨攤便一直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感情,這時,她見一個攤子上擺滿了黃楊木梳,還有各種各樣的黃楊木發箍,她就象發現寶藏一般歡叫一聲,拉著張煥便湊上前。

攤主是一對六十余歲的老夫妻,他們也不會吆喝,只眼巴巴地等人上前,地段又是在最角落,故生意十分冷清,他們見有人上來了,老大娘連忙笑道:“姑娘,你買一個吧!便宜呢。”

老頭子也跟著憨厚地笑了笑,“買一個吧!”

張煥聽他們口音似乎也是河東一帶,又見老兩口衣服破舊,不由動了惻隱之心,便對花錦繡道:“就多買幾個吧!給她們也帶一點。”

兩個老人見他們肯多買,臉上的核桃紋象笑開了花似的,“這都是老伴做的,便宜,五文錢一把,我這裏還有更便宜的,只要三文錢。”

老大娘又從身後取出一個小布包,顫抖著手想解開,可是怎麽也解不開,她不由低聲埋怨老伴道:“誰叫你系得這麽緊。”

張煥笑了笑,便接過布包,“我來!”

他兩下便將布包解開了,裏面也是幾十把梳子,不過是用普通的柳木做的,做得倒也精致。

“大爺,這是你自己做的嗎?”

老人點了點頭,卻找不到什麽話說,旁邊的大娘連忙接口道:“我老頭子做了幾十年的木梳匠,在太原很是有名,太原張家知道嗎?連他們家也用呢!”

“我家老爺就是……”花錦繡剛要說出來,張煥卻攔住了她的話頭,他微微笑道:“我也是河東太原人,咱們還是老鄉。”

他鄉遇老鄉,老頭子呵呵笑了起來,“我說你的口音怎麽有點耳熟,原來也是太原人,來!坐一坐。”老人向旁邊讓了讓,給張煥讓出一塊空地來。

張煥笑了一下,便挨著他坐下,一邊看著花錦繡挑選梳子,一邊笑著問道:“大爺和大娘這麽大的年紀了,怎麽不在家裏呆著,還出來做小買賣?讓兒女來賣就是了。”

聽張煥提到兒子,老人眼中一陣黯然,嘆了口氣道:“今年河東遭了大災,大家沒飯吃了,大兒子和兒媳賣身給寺院為奴,小兒子說去隴右從軍,至今也沒有消息,我和老伴琢磨著,總不能餓死吧!便來長安投奔親戚,可他們也困難,養不活我們,只能擺個小攤賣點木梳等小東西賺幾文錢糊口。”

張煥心中一陣難過,老人見了,便笑著拍拍他的肩膀,“小夥子,沒關系,我們老了,也沒有什麽要求,能有口飯吃就行了,比起他們還算不錯。”

老人指了指旁邊的幾個小商販,“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就靠賣這點東西養活一家子呢!”

“大爺,你們在這裏賣東西,官府管不管?”

“怎麽不管!”旁邊一名小販忿忿道:“我們在這裏賣東西,掙點小錢連賣米都不夠,可西市裏的商鋪還嫌我們搶了他們的生意,便跑到官府那裏告狀,結果天天有衙役過來找事,兇得象強盜一樣,跑慢一步就被砸攤子,有的還被抓去吃板子,交了贖金才能放出來。”

“晚上不管,他們都回家了。”老人笑著補充道:“而且我們這裏是角落,雖然生意不好,但官府來人卻好跑一點。”

“還說跑,你跑得動嗎?”老大娘有點不高興地數落他道:“昨天還挨了一棍子,老命差點沒送掉!”

她話音剛落,就聽見坊門那邊象炸了窩一般,無數的小攤販抗著大包小包向這邊狂奔而來,路人哭爹叫娘,亂成了一團,張煥眼疾手快,一把將花錦繡拉到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