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安西戰略(十八)(第2/3頁)

疏勒是半幹旱半沙漠的地帶,水源決定了人的聚集,大食軍此時所路過的小鎮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綠洲,百十戶人家,一面不大的湖泊,一條清澈的小河橫穿其中,一片片胡楊林和紅柳林環繞四周,此時已是初冬,河水幹涸、樹木凋零,許多牧人都趕著羊群到遍州城躲兵災去了,小鎮上只剩下五六十人,大多是不願離開家鄉的老人。

拉舍爾見太陽西斜,他知道前方不會再有水源,便下令大軍在湖邊駐營,小小的湖邊立刻熱鬧起來,士兵們有的在紮營,有的忙碌著砸開冰面,準備汲水做飯,但他們卻不知道,在兩裏外的一片胡楊林中,幾名唐軍斥候正仔細地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唐軍斥候見有大食人的遊哨過來,他們立刻從胡楊林的另一頭離開,消失在了一個山坡之後,但就在唐軍斥候離開後沒多久,一隊大食騎兵從遠方疾駛而來,沖進了大營之中,他們帶來了阿古什的最新命令。

拉舍爾緊緊捏著阿古什的命令,眉頭皺成了一團,親王竟然命他分兵兩路北上,他當然明白阿古什的意思,路上可能會有唐軍的伏擊,但分兵北上就意味著其中一支軍隊可能會被殲滅,就這麽不相信自己嗎?就這麽肯定自己敵不過唐軍?拉舍爾心中十分郁悶,甚至有點惱火,如果阿古什命他路上注意防備唐軍的偷襲,這他能理解,可讓他分兵兩路,顯然是對他沒有信心。

前來報信之人是阿古什的侍衛長,他見拉舍爾尚有些猶豫,便毫不客氣地道:“請將軍速下決定,我們還要回稟殿下。”

“我知道了!”

生氣歸生氣,但拉舍爾卻不能在親王派來的報信兵面前表現出不滿,他沉吟一下便道:“請回稟殿下,拉舍爾堅決服從殿下的命令。”

他當即下令,三萬大軍分成兩隊,一隊由副將率領繼續駐紮湖邊,另一隊兩萬人由他率領立即起拔,跟隨著報信兵連夜向疏勒進發。

……

此刻兩萬唐軍騎兵就在二十裏外的一處山坳裏,月色清明、夜風寒冷,唐軍們和各自的馬擠在一起取暖,喂它們草料與清水,王思雨坐在一塊大石上,嘴裏嚼著一把草根,低頭沉思著什麽。

他的副將梁庭玉則站在山坳口,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斥候的消息,梁庭玉家裏是長安巨商,他今年二十七歲,也是一直跟隨張煥的老兵,積功到了中郎將,率領五千槍兵。

忽然,在清朗的月光下,他看見了幾名騎兵正向這邊急速奔來,“來了!”他一下精神大振,快步迎了上去,來人正是唐軍斥候。

梁庭玉有些急不可耐地問道:“可探查到大食援軍的動向?”

斥候校尉跳下馬,躬身施禮道:“稟報梁將軍,目前大食人在圖什鎮駐兵,本來很正常,但屬下再去探查時卻發現他們有了異變。”

“發現了什麽異變?”王思雨也從後面大步走上前問道。

“屬下發現大食軍在駐營後不久,立刻分兵兩路,一路留在原地,約萬人,另一路兩萬人向北而去。”

“什麽!”王思雨吃了一驚,他立刻意識到這恐怕是敵人有警覺了,不過不應該是發現自己,否則就不會留下一萬人,這必定是疏勒來人了。

‘這下可怎麽辦?’王思雨確實有些為難,敵人分兵兩路,無論自己怎樣部署,還是要被他們逃掉一支,他正皺眉沉思,旁邊梁庭玉卻道:“將軍,既然敵軍分兵兩路,這同時也是給了我們各個殲滅的機會,一支軍走,一支軍不動,我們自然是先對付走的那一支,再調頭吃掉後面一支。”

梁庭玉說得確實有道理,王思雨立刻下了決斷,他大聲喝令,“全軍上馬,隨我追擊敵軍。”

兩萬騎兵紛紛上馬,馬蹄隆隆,震動山谷,大軍如決堤的洪流向北疾馳而去。

大漠圓月,月華似練,兩萬騎兵馬不停蹄地在星夜裏疾馳飛奔,風呼呼地在耳邊呼嘯,黑咕隆咚的夜色從身邊飛掠而過,當晨曦初露,他們看到第一抹淡淡的金光時,大軍抵達了慕士塔格山腳下,前方是一望無垠的曠野,慕士塔格山的雪峰在霞光中閃爍著瑰麗的光芒。

王思雨一擺手,大軍停下了腳步,他已經看到了,在遠方數裏之遙,隱隱地一支軍隊矗立在茫茫的曠野之中。

唐軍並沒有立刻沖上去激戰,他們也一樣靜立在曠野裏,抓緊時間恢復戰馬的體力,遠遠地,那支軍隊忽然動了,走得也不快,唐軍也放慢速度,銜尾跟隨,兩軍就這樣停停走走,總是相隔五六裏的距離,一直到中午時分,又來到了一片綠洲。

此刻,唐軍戰馬的體力已經完全恢復了,一名斥候飛奔上前來稟報道:“敵軍約有兩萬人,與我軍相當,從馬匹上看,應該不是正宗的大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