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2/4頁)

“那這些小城內可有大食人的駐軍?如果有駐軍,那又有多少?”

“駐軍倒是有,但有多少卻說不準。”圖爾克撓了撓頭,“以前一般有一兩百人,最多時曾達到千人,現在既然大食軍聚集碎葉,我想應該不會少。”

關英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擡頭看了看夜色,立刻對眾人笑道:“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想碎葉的大食人應該歡迎自己的軍隊到來吧!”

……

半個時辰後,四千唐軍便悄悄出發了,他們沿著森林的邊緣,在夜霧的掩護下向葉支城疾馳而去。熱海周圍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當年,唐軍在碎葉附近屯田時帶來了許多先進的農業技術,使得這一帶農業比較發達,人口也相對密集,分布著許多小城,葉支城便是其中較小的一個,它位於碎葉河注入熱海的入口處,有居民一千余戶,大多以耕田為生。

此刻的葉支城內約有大食駐軍五百余人,他們駐紮在城中,說是城,其實不過是一個土圍子,用泥土夯成,高兩丈,長寬皆是五百余步,它的作用主要是防禦森林裏的野獸侵襲,所以既沒有城樓,也沒有士兵在城墻上巡邏,只是在城墻的四角各築一座高台,充作巡哨。

森林的邊緣,關英注視著三百步外的葉支城,他們已經在周圍探察過,所有的大食軍都在城內,而且這座城池只有一處城門,城門處點著數十支牛油火把,將城門照得通明。

沉沉的夜幕中,十幾名裝扮成平民的士兵趕著數百馬向城池而去,而在每一匹馬上都側掛著一名唐軍,在離城池不到百步時,他們便被高台上的巡哨發現了,暗處有人大聲喝道:“站住,你們是什麽人?”

說的是純熟的突厥語,看來士兵是本地人,一名唐軍也用突厥語高聲答道:“我們是馬商,從拔汗那而來,森林裏不安全,想進城過夜。”

“可有通行證?”

“有!有!”

片刻,一只籃子從高台上吊下,“把通行證放在裏面!”

一錠黃澄澄的金子放進了籃子,籃子迅速向上拉去,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上面的士兵忽然無聲無息了。

“軍爺,行個方便吧!我們天亮便走,還有重謝。”

過了一會兒,大鐵門吱吱嘎嘎地拉開了,裏面還有人抱怨道:“夜裏不能開門,你們快一點,不要連累我。”

“好!好!好!我們快一點。”唐軍敷衍著,森冷的橫刀已經悄悄抽出,門開了,火光下露出兩張興奮而貪婪的面孔,“一錠金子不夠分,再給一錠。”

但是,他們看到的不再是黃澄澄的金子,而是數十把雪亮的長刀,刀鋒閃過,兩顆人頭落地,唐軍迅疾地沖進了城門,城門處的火把忽然滅了,黑暗中只見一隊隊的人影悄然無聲地湧進了城門。

兩天後的夜晚,在一百三十裏外的裴羅將軍城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永安元年十月十二日,唐軍在殲滅裴羅將軍城五百余大食軍後,離碎葉城已經相距不到二十裏。

……

碎葉城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唐高宗調露元年,在唐安撫大使裴行儉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後,由副大使、安西都護王方翼在碎葉河旁建立碎葉鎮以代焉耆,故從此時起,安西四鎮是碎葉、龜茲、於闐、疏勒。

直到開元七年,西突厥十姓可汗請居碎葉城,四鎮節度使湯嘉惠建議以焉耆鎮代替碎葉鎮,碎葉鎮才漸漸失去了其輝煌的地位,最後在天寶八年的怛羅斯之戰後,碎葉鎮終於湮滅在大食騎兵滾滾的鐵蹄之下。

從熱海向西,便是幾條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各山脈之間水源充足、地勢平坦,氣候也十分宜人,自古就是各國胡人的聚居之地。

碎葉城便是位於碎葉河谷之中,河谷長約四百余裏,最處寬一百六十裏,水量充足的碎葉河橫穿其境。

在熱海流域的無數小城中,碎葉城無疑是鶴立雞群,它是當年的唐軍仿照長安城而建,城池周長最長時足足有五十裏,但隨著歲月流逝,碎葉城的面積也在不斷縮小,現在的碎葉城是天寶年間所重建,城池的周長仍然有二十余裏,在這座巨大的城市中,生活著十幾萬居民,大多是西突厥人和葛邏祿人,也有一部分漢人後裔。

由於碎葉城是熱海流域的中心城,它的駐軍一般維持在八千余人,但由於大食軍在吐火羅與吐蕃軍激戰,已經將大部分兵力南調,現在維持在三千人左右,可就在數天前,藥殺河沿岸各國駐軍接到了大食親王阿古什的命令,命他們緊急支援疏勒,這樣,碎葉城西面的阿史不來城與俱蘭城的各一千駐軍趕到了碎葉城集中,準備南下支援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