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安西戰略(七)(第2/3頁)

張煥的鐵衛軍則位於中間一個方陣,三千西涼軍最精銳的騎兵隊團團密密地護衛著主帥,此刻,張煥的目光專注地凝視著天空中翺翔的蒼鷹,這是一種在草原上特有的猛禽,以野兔和草原鼠為食,它們大多棲息在天山腳下的茂密森林裏,不少富有經驗的牧民便是以它們來確定自己的方向。

大軍距離俱毗羅城已經不到十裏了,一名斥候從前方飛馳而來,向張煥稟報道:“王思雨將軍在前方正和吐蕃大軍對峙,等待都督的命令!”

“可以進攻!”張煥短促而有力地命令剛一下達,他身後的士兵立刻將二十幾只渾身染紅的蒼鷹放飛了。

數十只紅點騰空而起,順著風勢向西北方向的俱毗羅城飛去。

……

在俱毗羅城北的草原上,王思雨的兩萬騎兵仿佛一把漸漸拉滿的長弓,箭在弦上,蓄勢以待發,在他們前方兩裏外,四萬吐蕃軍已嚴陣以待,他們和唐軍一樣,即使步兵也騎馬而行,不過此時步兵們已經下馬列成了四個萬人方陣,一共是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這也是一支在吐火羅血拼出來的軍隊,有著極強的戰鬥力,盡管贊普病逝的消息使他沉浸在哀傷之中,但他們的意志並沒有消沉,相反,求生的欲望在他們心中熊熊燃燒,更加激發了他們鬥志,吐蕃軍的最大特點便是堅韌勇悍、死戰不退,在他們的無數次戰役中,盡管敵軍明顯占有優勢,但正是他們的死戰不退的鏖戰,使得兵力還在他們之上的敵軍率先崩潰了。

那今天會不會重現這一幕,十萬唐軍對四萬吐蕃軍,讓我們拭目以待。

近代的戰爭由於遠距離武器的普及,已經很難再有慘烈的近距離肉搏戰了,甚至一場戰役結束,雙方士兵連照面都沒有打一個,但古代的戰爭,尤其是在平坦的草原上,戰爭就是靠騎兵慓悍的襲擊和壯觀的行軍,來展現史詩般的英雄事跡。

王思雨的眼睛已經漸漸眯成了一條縫,他看見了數只紅鷹飛過了俱毗羅城的上空,這是進攻的信號發出了。

“出擊!”他大吼一聲,低沉的號角聲驟然吹響,大唐騎兵仿佛蓄積到了極點的洪水,大壩轟然坍塌,洪水奔騰、白浪滔天,又仿佛原野上的暴風,一萬騎兵分成兩隊,呼嘯著向吐蕃軍兩翼席卷而去。

吐蕃軍顯然被山崩地裂般的唐軍進攻氣勢驚駭住了,他們的陣腳逐漸向後移動,但在經驗豐富的主將悉頰藏的喝令下,在狂暴的唐軍進攻面前,他們終於堅持陣勢。

“放箭!”悉頰藏冷冷一聲令下,五千吐蕃弓兵一齊向唐軍放箭,箭雨接成一片黑霧,密密麻麻向唐軍飛去,夾雜著幾具石砲的發射,數塊黑黝黝的大石也向唐軍砸去。

與此同時,唐軍的弩箭也開始射擊了,成千上萬的箭矢呼嘯著向吐蕃軍迎面撲來,在箭雨穿梭中,不斷有唐軍士兵從馬上栽下,慘叫著被滾滾馬蹄所吞沒,吐蕃也成片成片的倒下,仿佛被割倒的麥子。

“出擊!”悉頰藏也一聲令下,五千吐蕃騎兵迎戰而上,雖然五千騎兵不一定是唐軍的對手,但它能有效削弱唐軍騎兵的進攻氣勢,從而使唐軍無法沖破吐蕃軍所結的大陣。

悉頰藏是一員老將,早在唐肅宗即位之初,他便率領吐蕃軍與南詔軍聯合進攻大唐的劍南,使當時還在蜀郡避難的太上皇驚嚇不已,數十年的征戰給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知道唐軍的兩萬騎兵並非今天真正的唐軍主力,唐軍主力應該就在自己身後,等待著自己大亂的一刻殺上,他更知道贊普的病逝已給士兵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一旦被唐軍沖亂陣腳,極可能就一敗塗地。

無論如何,不能亂了陣腳,這就是悉頰藏此刻的底線。

百步外,氣勢猛烈的右翼唐軍與吐蕃騎兵轟然相撞,戰馬悲鳴、血肉橫飛,唐軍與吐蕃軍陷入了近距離的白刃戰中,他們捉對廝殺,長槊與長矛博擊、橫刀與長劍橫撞,不斷有人被挑落馬下,慘叫著被鐵蹄踐踏成肉泥。

北面,唐軍的左翼卻毫無阻擋的疾沖到了吐蕃軍步兵陣側面,眼看著唐軍騎兵猶如山一般的橫壓而來,最前面的幾排吐蕃軍發出絕望的叫喊,紛紛閉上眼睛,舉著長矛向唐軍刺去。

但意外卻在此時發生了,唐軍並沒有沖擊敵軍方陣的陣腳,而是斜刺裏向已退到後面的吐蕃軍弓兵隊沖去,大將曹漢臣一馬當先,揮動著大刀,瞬間劈殺進了弓兵群中。

在所有的兵種中,弓弩軍的防禦無疑是最弱的一環,這不僅僅是他們沒有長兵器,而且他們經年累月的訓練都是射箭為主,尤其是與敵軍騎兵的搏殺中,他們無疑是猛虎腳下的羊群。

五千弓兵在唐軍騎兵驚濤駭浪般的沖擊下,開始亂了陣角,紛紛調頭向後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