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安西戰略(四)(第2/2頁)

張煥不住的點頭,應該說魯陽的想法和他不謀而合,對於北庭他主張實施擴張和同化的戰略,延續並擴大中原的州郡制度,並大量移民,以達到實際占領的目的;而對安西,他也主張扶持當地的親唐王室,由他們世襲來管理地方政務,並將其嫡王子送往長安學習,這樣,王思雨便可以將精力放在進軍蔥嶺以西的軍事準備上。

“我會好好考慮魯將軍的建議。”張煥笑了笑又問道:“既然魯將軍在安西已近四十年,想必也應該很清楚安西各國情況,在你看來,安西各國中最為親唐的是哪一國?”

魯陽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疏勒,太宗年間,正是疏勒國不顧突厥人的威脅,三次上書朝廷,請求歸附,才使得太宗皇帝毅然決定出兵安西和北庭,最終建立了大唐在西域的統治,而臣等在與朝廷斷絕聯系後,被吐蕃所逼,幾乎無容身之地,也是疏勒國王裴冷冷頂住了吐蕃的壓力,將我等收容在疏勒,這次吐蕃軍從吐火羅北上,又是裴冷冷安排馬車、糧食,並親自派兵護送我們去於闐。”

“等等!”張煥忽然打斷了他的話,他詫異地問道:“你是說疏勒國王還有自己的軍隊?”

“當然有!”魯陽見他一臉驚訝,他連忙解釋道:“可能都督還不知道,從前這些西域小國都有自己的軍隊,數千人到上萬人不等,平日維護地方秩序,若打仗時他們則為唐軍附庸軍,隨軍同行,否則安西節度使下僅兩萬余人,還要分駐各地守捉,怎麽和吐蕃人打仗?”

“原來如此!”張煥緩緩點頭,這個細節卻是他所不知道,如果疏勒本身有軍隊,又是親唐,那麽為什麽不能將安西四鎮的統治中心由龜茲移到疏勒,這樣,將更有利於唐軍向西發展。

想到這,張煥便立即問道:“那疏勒國現在還有多少軍隊?還有,那裏最大程度能容納多少唐軍駐紮?”

“疏勒國目前仍有六千人的軍隊,從前最盛時唐軍在那裏駐紮了一萬余人,但據屬下估計,疏勒至少能駐紮三萬人。”魯陽仿佛已經明白了張煥的心思,他一抱拳便道:“都督,屬下有一個想法,不知都督是否願聽?”

“你盡管說!”

“在天山以南的安西都護府境內,有龜茲為中心的北道防線和以於闐為中心的南道防線,他們同時又是絲路幹道,而這兩道防線的西端就總匯於疏勒,這就使疏勒在我大唐西陲的軍事戰略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實屬舉足輕重,屬下擔心大食人會乘我大唐與吐蕃交戰之機,出兵占領疏勒,那時,赤松德贊未必不會和大食人勾結。”

一句話猛然提醒了張煥,他想起了昨天達摩馱都所說的消息,大食人屯重兵在石汗那,如果他們是擔心自己越過蔥嶺去打碎葉,那他們應該屯兵在北面的俱密才對,屯兵在石汗那,從南面越過了蔥嶺便是疏勒,難道他們真是想……

想到這,張煥後背的冷汗已經下來了,如果大食真的出兵疏勒,與吐蕃人合兵一處,那安西的局勢極可能就會逆轉。

他立刻毫不猶豫地下令道:“傳我的緊急命令,命王思雨部放棄對吐蕃軍的攔截,全力向疏勒進軍,一定要阻止大食人北上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