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天降奇兵(第2/2頁)

王思雨點了點頭,回紇人的關鍵其實不在南面的戰局,而在北庭都督與回紇忠貞可汗的較量,那一戰的勝負,直接將決定回紇這次南征的成敗,相反,若自己占領了龜茲,卻會在下一步與吐蕃的戰爭中取得先機,甚至會改變整個安西的戰局。

想到這,王思雨毅然下定了決心,他命令副將道:“正如你所言,進逼回紇在於勢而不在於戰,你可率三千軍北上焉耆,配合辛將軍作戰,而我則率大軍奪取龜茲。”

兩萬唐軍立刻兵分兩路,副將王銘率三千騎兵北上,而王思雨則率一萬五千騎兵、三萬匹戰馬,向西、向龜茲方向呼嘯而去,兩天後,王思雨大軍終於抵達了安西最重要的城池之一——龜茲。

太陽已經西斜,大漠上的暑氣消散了,夕陽在遠方的龜茲城頭灑下一片耀眼的金黃色,在草原上,隨處可以看見剛剛支起的一頂頂帳篷,牧人們正趕著一群群牛羊回圈,這是逃亡的龜茲人開始返回自己的家鄉,許多婦女正在河邊洗衣,還有一群群孩子在河裏嬉戲玩耍。

對大隊唐軍從身邊行過,當地人並沒有害怕或逃走,在昨天,王思雨的一千先頭部隊已經告訴所有人,大唐將重新恢復對安西的治理。

大軍已經靠近龜茲城,這裏開始出現了定居的土屋,而且越來越密集,無數的百姓跑出來歡迎唐軍的到來,當一隊隊氣勢威武的唐軍從他們身邊走過時,有許多人都熱烈的歡呼起來,眼睛裏甚至流出了激動的淚水,雖然他們的裝束已和當地人並無區別,但他們卻能用中原各地的方言振臂呼喊著:‘大唐萬歲!’

“王將軍,他們就是當年長征健兒的後人了。”說話的是一名五十余歲的老將,叫做魯陽,他也是唐軍留守西域的將領,任疏勒鎮守使,這次王思雨將他們接回敦煌後,他又主動請纓,隨大軍西進,為王思雨的向導官。

他望著這些歡呼的百姓,十分感慨地道:“在吐蕃人統治期間,他們備受歧視,承擔著最重的賦稅,生活十分困苦,所以他們大多住在這種簡陋的泥屋裏,唐軍的到來,最高興的就應該是他們了。”

王思雨默默地點了點頭,這段歷史他是知道的,開元二十五年,玄宗皇帝從各地選派精壯,稱為長征健兒,連同他們的家人一起赴西域戍邊,並將他們編為軍戶,世代在安西屯田戍邊,數十年的生活,他們有了自己的家園、有了自己的田產,甚至還和當地人通婚,漸漸地在安西已經安居樂業,但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故國,始終保持著漢人的風俗和傳統,在吐蕃占領安西後,他們的特殊身份也就使他們成為被壓迫最深的一個民族。

現在唐軍久隔數十年的再次到來,怎麽能不令他們歡欣鼓舞。

“魯陽、魯將軍!”忽然在歡迎的人群中有人大聲叫喊,魯陽一怔,他順著喊聲望去,只見人群中擠出一名光頭老僧人,正向他招手。

魯陽認出了他,他連忙跳下馬,向那僧人合掌施禮,“大師怎麽在龜茲?”

“我剛剛從疏勒而來,準備返回長安。”

旁邊的王思雨聽他的口音似乎是長安人,而且是從疏勒而來,他心中不由一動,便也下馬走上前笑道:“魯將軍,這位大師是?”

魯陽連忙將僧人拉過來介紹道:“這位大師原來也是我大唐官員,俗名叫車奉朝,四十年前出使健陀羅國,便在那裏出家,隨三藏法師修行,法號達摩馱都。”

王思雨恍然大悟,連忙合掌施禮,“原來是前輩大師,晚輩失禮了。”

“不敢!不敢!”達摩馱都連忙回禮,“大將軍率義師收復我大唐故土,貧僧深為敬佩。”

王思雨又施一禮,誠懇地說道:“我適才聽大師剛從疏勒而來,能否給我說一說吐蕃人的情況?”

達摩馱都卻微微一笑道:“我實際上是從吐火羅來,我不僅可以給將軍說一說吐蕃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給將軍說一說大食人的情況,相信將軍一定會更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