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葛邏祿人(二)(第2/3頁)

“那你呢?”張煥又轉頭看著裴明遠笑問道。

裴明遠從懷中取出幾封信道:“我是來給你送家信的。”

說罷,他又四處眺望無比遼闊的大地和壯觀的夕陽,忍不住仰天大笑道:“再順便看看我舊日的遊跡,十年了,這裏還是這般令人心胸開闊。”

張煥自然知道他來還有別的原因,他也說破,便拉著二人笑道:“走!今晚咱們共進晚餐,給我好好講一講中原的事情,才幾個月,我覺得自己也要變成胡人了。”

……

在張煥的帥帳內,三個人以茶代酒,一起享用著美味的晚餐:大塊大塊烤得焦黃噴香的羊肉,蘸著鹽,幾樣清新可口的小菜,還有一盤饅頭。

“一路行軍,和衣而眠,喝泉水、啃饅頭和幹肉,還是回大營好啊!”張煥將一杯蒙頂茶一飲而盡,暢快得眼睛都眯了起來,他忍不住地感嘆道。

“你呀!是自找苦吃。”裴明遠指著他笑道:“你完全可以不用親自來西域作戰,派手下大將來便是了,哪有堂堂的兵部尚書,朝廷內閣首臣親自來打仗的?”

“明遠,你就不理解都督的想法了。”羅廣正反駁他道:“收復安西、北庭,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之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說歸說,可有這種機會的人又能有幾個?都督若不抓住這次機會,恐怕將來就更不可能了。”

張煥點點頭對裴明遠笑道:“聽見沒有?還是羅司馬理解我,虧你還是我舅子,就和路人村婦一般的俗。”

“我俗麽?”裴明遠摸了摸鼻子,淡淡一笑道:“你若知道朝廷的消息,恐怕就不會說我俗了。”

‘果然是有事情而來!’張煥暗暗忖道,他將手中茶杯一放,“你就直說吧!朝廷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裴明遠從懷中取出一本折子,遞給張煥道:“關中、河東、中原遭遇數十年未遇之大旱,六十余郡夏糧顆粒無收,尤其是關中,田若龜裂、餓殍千裏,數百萬河東、關中人逃到隴右和蜀中就食,連黃河都斷流了,都督,情況很嚴重啊!”

張煥接過折子匆匆看了一眼,竟然是裴俊寫來的:關中收官糧不足十萬石,河東數百條河斷流,人畜飲水發生極大困難,崔慶功放縱士兵搶掠大戶、滅門無數,韋德慶率兵夜襲官倉……

在信的最後,裴俊請求張煥給予朝廷最大限度的幫助。

“我們還有多少存糧?”張煥將折子一合問裴明遠道。

裴明遠想了想便道:“今年隴右收成不錯,蜀中的糧食也得了豐收,我來時已收官糧五百萬石,藺九寒在長沙屯田,今年已有積糧五十萬石,可以支援襄陽,加上原來的存糧,這樣算起來隴右官倉裏應該還有一千五百萬石糧食。”

張煥沉思片刻又問羅廣正道:“以二十萬大軍,作戰半年來算,我這次西征需要耗費多少糧食?”

“軍糧約三百萬石便可,但考慮到路途耗費,屬下估計至少也要五百萬石。”

張煥點點頭,又問裴明遠,“胡長史可有了行動?”

裴明遠微微欠身道:“胡長史已經緊急調運百萬石糧食支援長安,另外放糧五十萬石賑濟災民,若要擴大支援,還得請示都督同意。”

張煥背著手在營帳裏慢慢踱步,他知道這其實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完全可以以此為條件要挾朝廷在太廟中為自己生父建立祭祀殿,如果在幾個月前,他一定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經過數月的安西之戰後,他的心境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對這些條件交換,他已經看得不是那麽重了,立大殿如何,不立大殿又如何?

關鍵是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他張煥只要有絕對的實力,一切水到自然渠成。

想到這,張煥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裴明遠道:“我不在隴右這期間,所有我勢力範圍內的軍政決策,由胡鏞、杜梅、賀婁無忌以及你們二人,一共五人協議決策,贊成超過半數便可施行,不必事事來問我,但有一個原則你們五人一定要給我記住了。”

裴明遠與羅廣正一齊站了起來,躬身道:“請都督吩咐!”

張煥注視著二人的眼睛,一字一句道:“立國者,以民為本。”

……

次日一早,裴明遠與羅廣正二人便離開了伊吾東歸,張煥沒有去送他們,他早在天不亮時便來到了距軍營三裏外的一處練兵場,今天,要在這裏試驗他的‘霹靂戰車’。

練兵場占地數十頃,三面環山,近千名遊哨在山上、在數裏外巡邏,禁止任何人靠近這裏。

練兵場上已經布置完畢,數千個草人草馬紮在兩邊,模擬敵軍的騎兵群,這次試驗一共有十輛戰車和一千騎兵參戰,每輛戰車按標準配置二十五人,其中禦馬者兩人,車內弓弩手二十人,操作石砲者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