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巴陵遇刺(第2/3頁)

“好!好!”張煥將他扶起,連說了兩聲好,他又回頭對親兵們笑道:“老藺得了兒子,大家說要不要他好好請我們一頓?”

眾親兵齊聲大喊,藺九寒連忙向舊部們拱手,“各位弟兄,莫說一頓,只要大家住得久,我老藺天天請客都行。”

這時,巴陵郡刺史也急忙上前,他向張煥深施一禮,“卑職巴陵郡刺史劉源參見張尚書。”

張煥聽他口音竟是純正的京腔,不由仔細地看了他一眼,似乎覺得他有些面熟,“劉刺史,我們是否見過?”

“尚書確實見過卑職,卑職的嶽父便是長孫南方,去年在嶽父的壽宴上,卑職還向尚書敬過酒!”

“我想起來了,你是五女婿。”張煥哈哈大笑道:“想不到竟然能在他鄉遇見故人,真可謂人生何處不相逢。”

有了這層關系,劉源也能談笑自如了,他連忙拉過長史和司馬,向張煥一一介紹,眾人在碼頭上寒暄幾句,劉源便對張煥道:“現在已經是中午,卑職在縣裏擺了兩桌便飯,為尚書接風,請務必給卑職一個面子,再隨藺將軍去長沙。”

張煥沉吟一下,便欣然道:“也好!藺將軍初來巴陵,得到了地方上的大力幫助,我還要謝謝大家。”

眾官員大喜,連忙去呼喚轎子,這時,平平悄聲對張煥道:“你去吃飯,我想去逛逛街,買些土特產,可以嗎?”

張煥笑著點了點頭,他又叫來兩名親兵,讓他們陪平平去逛街,幾個人便趁官員請張煥上轎之際,悄悄地溜走了。

此刻的巴陵縣城,幾乎已是傾城而出了,大街上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數萬百姓指手畫腳、議論風聲,竟比那上元節觀燈還要熱鬧幾分。

隨著一陣陣敲鑼開道聲傳來,城門口的百姓洶湧起來,個個拼命向前擁擠,伸長脖子張望,許多人都爬上樹,就仿佛京中來的大官是三頭六臂的妖怪一般。

“閃開!閃開!”一百多衙役在前面開道,用力將不斷湧上的百姓推回去,緊接著是兩隊騎兵,左右各一,形成了兩堵騎兵墻,他們一邊走一邊巡視著兩邊的情況,不時喝令樹上和房頂上的人下來。

在騎兵隊的後面便是張煥的官轎了,數百名親兵手執巨盾,將官轎團團圍住,遮擋得密不透風,就仿佛一座巨大的盾山在緩緩移動。

元載的教訓不遠,沒有人敢絲毫大意,眾百姓見不到京中大官的真身,紛紛鴰噪起來,就在街角的一棵大樹之後,一名男子冷冷地注視張煥的親兵隊,半晌,他看不到任何機會,一閃身便消失在人群之中。

巴陵縣是個大縣,有百姓八千余戶,但和北方寬敞方整的城市布局想比,這裏便顯得零亂了很多,街道狹小,房屋密集,尤其是幾個月前襄陽之亂中逃來大量的難民,有的到現在還沒有回去,就更給原本已經擁擠不堪的縣城又增添了幾分雜亂和躁動。

在縣城的中央,一條君山大街橫穿了東西,大街兩邊店鋪密集、商業繁盛,劉源準備請客的地方便位於大街的中段,是整個巴陵郡最有名的酒樓,洞庭酒樓。

隨著京中大官進了酒樓,沿途聚集的百姓見已無熱鬧可看,便紛紛各自回家,大街上漸漸恢復了常態,就在這時,約千名民眾從東面而來,吵吵嚷嚷向洞庭酒樓走去。

一直到進了酒樓,眾親兵才放松戒備,張煥從轎子裏出來,苦笑一聲道:“連吃一頓飯也要這樣辛苦麽?”

劉源連忙上前道歉,“這裏常年安寧,也沒有什麽事情發生,若有熱鬧之事,百姓們一般都是傾城而出。”

旁邊的縣令也笑著補充道:“今天的情形還算不錯了,五年前襄陽王閣老來巴陵郡視察時,根本連城都進不了。”

“原來我還能進城吃飯,已經是萬幸了。”張煥笑著連連搖頭,“走吧!吃罷飯,早點趕路。”

他剛要上樓,忽然聽見外面傳來一陣鼓噪聲,“我們要見張尚書!”

聲音十分清晰,張煥不由停住了腳步,驚訝地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待卑職去看看。”劉源惶惶地跑了出去,他在大聲說著什麽,似乎在勸人散去。

“我們要回家!我們要土地……”叫喊聲更加激烈,竟有不少是女人和孩子的聲音。

半晌,劉源無可奈何地進來道:“回稟尚書,外面有千余名襄陽的難民,好像是他們的土地沒有了,聽說尚書在此,便要來討個說法。”

“還有這種事,看看去。”張煥拔腿便向門外走去,親兵都尉李定方攔之不及,連忙命令手下去控制局面,他則緊緊跟在張煥背後,走出了大門。

大門外,一千余人正聚集在一起,幾乎有一半都是婦孺老人,見有大群人出來了,眾人紛紛後退,不敢靠得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