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內外(第2/2頁)

從裴俊的策略來看,解決回紇和李正己都是可行之舉,但崔慶功的方案卻似乎有些不切實際。

調解矛盾,他們之間的矛盾怎麽可能調解?再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崔慶功為子復仇不過是個借口,這一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至於等解決完回紇再對付崔慶功,更是無稽之談,恐怕那時生米早已做成了熟飯,眾大臣都在猜想裴俊的心思,或許是因為回紇和李正己一個涉及到他裴俊的切身利益,一個涉及到他裴俊的責任,他當然要全力以赴解決,至於崔慶功,那是崔家內亂造成,和他裴俊關系不大,在熊掌和魚不可得兼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放棄解決崔王兩家的爭端了。

“裴相國的方案我並不贊成。”

一直低調處事的韋諤忽然站了起來,和其他人視角不同,他隱隱猜到了裴俊真正的企圖是想犧牲襄陽,引發朱泚與崔慶功爭奪山南的惡鬥,致使二人兩敗俱傷,另一方面也保住了富庶的江淮,等崔、朱二人鬥得兩敗俱傷之時,他裴俊已解決了回紇,大軍再掉頭南下,一舉吃掉兩個軍閥,至於王家也就成了裴俊借崔慶功之手剿滅的七大世家中的第四個,也可以說這是裴俊‘二桃殺三士’之計,但此時韋諤的嫡女已經嫁給王家,他不希望王家成為裴俊解決崔慶功和朱泚的犧牲品,也正因為如此,在前兩天內閣緊急會議上,他就一直強烈反對裴俊的方案。

韋諤見所有人都向他看來,他站到大殿正中,向崔小芙行了一禮,昂聲道:“我以為裴相國調兵北上實屬不智,不僅是縱容崔慶功、李希烈之流蹂躪山南,而且助長了軍閥割據地方的氣焰,裴相口口聲聲說為防禦回紇,可據我所知,北方那支軍隊打著的卻是‘北黨項人’的旗號,這自然是掛羊頭賣狗肉之舉,但也由此看出回紇毗伽可汗並不是真心與大唐交惡,只想趁大唐內亂之際撈一點好處,如此,我們只須加強三個受降城的防禦便可,而且朔方李正己,裴相國也說交給張煥去處理,既然最棘手、最火燒眉毛之事裴相都能撒手不管,那麽,裴相國還有什麽必要集結二十萬大軍對付回紇意圖不明的進攻,卻放棄了對崔慶功的控制,這是否有一點主次不分之嫌?”

“臣也贊成韋仆射之言!”左相崔寓也站了起來,他向崔小芙行一禮道:“朝廷對地方軍閥的控制本來就過於羸弱,若讓崔慶功占據荊襄,那時他糧草充足、兵源豐富,豈能不大舉擴兵,而且長江以南百年未經兵災,幾乎毫無防禦,臣就擔心那時的崔慶功就真的失控了,此事萬萬不可大意,請太後三思!”

此刻大殿裏一片竊竊之聲,韋諤與崔寓兩個重臣的反對給裴俊的解決方案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下面關鍵是崔小芙了,她的態度將直接影響李勉,若李勉也反對的話,那等於就是內閣否決了裴俊的方案,裴俊也沉默了,不露聲色地等著崔小芙的表態。

就在眾人將目光一起轉向太後崔小芙,等待她對裴俊方案的最後否定,但奇怪的是崔小芙似乎也不是很在意崔慶功出兵襄陽,只見她微微點頭道:“哀家認為崔慶功與回紇及李正己之事不可相提並論,它畢竟是崔、王兩家人的內部爭端,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從長計議,相信崔慶功也會以大局為重,不會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反倒是回紇與李正己不可掉以輕心,就算回紇不是真心攻唐,那也須防止河東空虛被李正己所趁,所以,哀家同意裴相國的方案,也相信裴相國一定會妥善解決崔慶功之事,相國,你說哀家可能信任於你?”

崔小芙偏袒崔慶功之心,裴俊心知肚明,他上前長施一禮,“臣決不負太後的期望,請太後下旨,催促隴右節度使張煥出兵。”

崔小芙點了點頭,毅然下令道:“傳哀家旨意,命征西大元帥、隴右節度使張煥立即出兵靈武郡,平息朔方李正己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