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鳳翔之變(下)(第3/4頁)

“什麽!”王昂大吃一驚,關中怎麽能發生兵亂,他急忙厲聲喝問道:“那現在局勢怎麽樣?”

“正在鳳翔的張尚書已率軍平定了騷亂,所有參加騷亂的將領全部被鎮壓。”

王昂臉上的驚懼陡然間變成了目瞪口呆,他呆呆地站了半晌,忽然猛地跳了起來,一把奪過信筒,轉身便向台階上跑去。

“相國,鳳翔出大事了!”

……

宣仁六年十二月初六,鳳翔節度使李莫畏罪自殺,引發了鳳翔軍的騷亂,正在鳳翔調查李莫欺瞞案的禦史中丞廖輝也不幸遇難,而正與漢中朱泚對峙的隴右節度使張煥立刻從陳倉縣率二萬大軍進駐鳳翔城,平息了叛亂,並公開斬殺了三百余名參與叛亂和燒殺搶掠的軍官及士兵。

消息傳到長安,朝廷表彰了及時平定叛亂的張煥和隴右軍,加封其為驃騎大將軍、食邑五千戶,並任命韓慶為鳳翔軍新節度使。

不久,漢中的局勢終於因朱泚上謝罪表而平靜下來,淮北崔慶功也最終沒有進攻淮南,隨著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在關中大地上飄落,五萬隴右大軍正式離開了關中,返回開陽郡和隴西郡,十二月中旬,張煥再一次來到了長安。

※※※

就在漢中局勢逐漸平息之時,淮北的崔慶功也被迫放棄了奪取淮南的念頭,一方面固然是忌憚裴俊的八萬大軍劍指自己後背,另一方面也由於張煥竟從巴蜀派三萬遠征軍前來助戰,崔慶功意識到張煥極可能與裴俊聯手了,他立刻將集結的大軍重新分散到各地,並上書朝廷,願意進京述職,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在淮南危機解決後,藺九寒便按照原定計劃率船隊返航,這一天,船隊抵達了巴陵郡(今嶽陽),開始緩緩向巴陵縣靠岸。

三百艘大船齊聚江面,白帆如雲,聲勢壯觀浩大,引得巴陵縣城中萬人前來看熱鬧,當他們看到從船上下來的並不是貨物,而是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時,開始有人害怕退卻了,管理碼頭的衙役早已經飛奔進縣城,稟報縣令和刺史,而幾十個負責收稅的士兵也悄悄向駐防在巴陵郡的軍營跑去。

和宜都一樣,由於戰略地位重要,巴陵郡也有王家的一千駐軍,軍營在距離江邊約五裏外的一個小鎮上,除了這一千駐軍,周圍郡縣便再沒有王家的勢力,象長沙郡以及洞庭湖西面的武陵郡等則都是普通的團練兵,由刺史統領,負責地方安全。

整整一個上午,三百艘大船都在連接不斷地送士兵上岸,並卸載各種軍需物資,一直到中午時分,三萬士兵才全部上岸,開始在寬闊的地帶搭建臨時軍營。

此刻,碼頭上全是黑壓壓的士兵,他們整頓隊列、搬運物資,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卻又悄然無聲,圍觀的百姓絕大部分都嚇得逃回城去,這也難怪,從大唐建國至今,這裏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安史之亂也主要發生在黃河流域,城中不說年輕人,就連最老之人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麽龐大的軍隊,只有十幾個膽大的年輕人躲在樹上、石後,偷偷地觀察著軍隊的動靜,但他們眼睛裏卻又不由自主地流露羨慕之色。

藺九寒的坐船是最後一批靠岸,腳終於踏上了堅實的土地,可身子卻依然是輕飄飄的,仿佛還在水面上漂浮,過了良久,他才漸漸習慣了陸地上的感覺。

“將軍,巴陵郡的刺史和縣令來了。”一名士兵手一指,只見二裏外,幾名地方官在幾十名隨從的陪伴下正從一處斜坡向這邊走來,昨夜這裏剛下過雨,地上十分泥濘,過了好久,幾名官員才拎著官袍下擺被引到藺九寒面前。

巴陵郡是下郡,人口五萬余人,刺史姓劉,三十余歲,慶治十年進士出身,嚴格說起來也不是外人,他是長孫南方的五女婿,不久前還回長安給丈人祝壽,前兩天才攜妻返回郡中。

長孫南方是崔圓的舅子,所以這個劉刺史便自詡為崔黨,而這兩年崔黨敗落、裴黨興起,他便一直在考慮,怎樣才能將自己納入裴黨,可翻家譜到祖宗十八代,卻半點和‘裴’字沒有關系。

劉刺史上前深施一禮,“下官巴陵郡刺史劉源,歡迎將軍在我郡暫歇。”他說了一口字正腔圓的京城話,希望能引發這個大個子將軍的鄉情。

劉刺史的京城語確實引起了藺九寒的鄉愁,他伸出大手重重地按住劉刺史瘦弱的肩膀,凝視著他的眼睛,也用一口字正腔圓的京城話道:“你放心,在以後的日子裏,有大哥的一口,就少不了你的一份。”

劉刺史幾乎要駭得暈了過去,良久,他才結結巴巴道:“將、將軍是什麽意思?”情急之下,京城語又變成了晦澀難懂的巴陵話。

藺九寒爽朗一笑,“沒什麽,我們聽說這裏山匪眾多,特奉命來剿匪,三五年後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