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3/3頁)

“都督可是擔心吐蕃人從安西來接應?”旁邊的李雙魚忽然插口問道。

張煥點了點頭,他有些憂慮地說道:“安西的情報還是一個月以前的事情,這一個月什麽事情都會發生,我擔心回紇人已經借大雪的掩護撤軍了,如果安西的吐蕃軍來援,那王思雨可就腹背受敵了。”

說到這裏,張煥點了點星星峽,“可是如果先把這裏奪下,這樣就算吐蕃軍來援,也可以從容準備了。”

張煥話音剛落,一個笑聲便從門口傳來,“都督不光是要考慮到吐蕃軍來援,更要想到靈武郡的異動。”

張煥一回頭,只見長史胡惟庸出現在門口,竟不知他是幾時到來?張煥不由又驚又喜道:“先生怎麽來了?”

“聽說都督中了箭傷,夫人很是擔憂,便命我前來給都督送家信。”胡惟庸走上前,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又笑道:“不負重托,圓滿完成任務。”

張煥見他說得有趣,不由拾起信呵呵一笑,又給親兵使了個眼色,幾名親兵急忙上前要搬走沙盤,胡惟庸卻攔住了他們,“不要搬走,我等會兒說不定還要用到此物。”

張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立刻一擺手道:“先生請坐下說話。”

他與胡惟庸對面坐下,李雙魚則拉了曹漢臣一把,兩人悄悄退了出去,張煥沉吟一下便問道:“適才先生說靈武郡異動,這是什麽意思?”

胡惟庸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交給了張煥,“按理我不該幹涉軍務,但此事事關重大,我才特地趕來和都督商量。”

張煥接過信,這才發現信居然是黨項王拓跋萬裏寫來,在信中他先是表達了渴望張煥北上的意向,接著就向張煥透露了朔方節度使李正己最近在大規模征集糧食、並開始向會郡集結兵力的消息。

‘會郡!’張煥大吃了一驚,按照他三年前與裴俊達成了諒解,會郡除了烽火戍衛外,雙方都不能在那裏駐軍,以此作為雙方的緩沖地帶,李正己怎麽能向會郡出兵,這難道是裴俊的意思嗎?不對!裴俊現在正有求於自己,希望自己替他鉗制住朱泚,而且唐軍正大舉進攻河西,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背負阻撓收復故地的罵名,所以裴俊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兵會郡。

那李正己這樣做又是什麽意思呢?

忽然,張煥的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難道是?”他有些不可思議地向胡惟庸望去。

胡惟庸緩緩點了點頭,“我也是此意。”

張煥按捺不住內心的紛亂,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問題並不是李正己想做什麽,金城郡還有十五萬精銳之軍,並不害怕他來偷襲,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正己極可能是在並沒有得到裴俊的授權下而擅自行動,這說明了什麽?如果猜測屬實,恐怕是又一個崔慶功要誕生了。

“都督,這是我們收復朔方的機會。”胡惟庸注視著張煥的後背,不緊不慢地道:“我們應該創造機會讓李正己割據自立,這樣我們也就能出師有名,一舉收復三年前的失地。”

張煥沒有回答他,他依然凝視著遠方的幾株光禿禿的老樹,目光裏充滿了憂慮之色,良久,他才輕輕搖頭,“抱歉!我和先生的想法可能不一樣。”

胡惟庸眼睛裏露出一絲疑惑的神色,他遲疑一下便問道:“都督可是擔心難以應付多頭作戰?”

“這只是一個方面,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張煥轉過身慢慢走到沙盤前,他又用手指在星星峽的位置上敲了敲道:“最近我一直在考慮,到底要不要順勢拿下安西,還是止步於這個星星峽,將安西放在五年後、或者十年後再解決,是先攘外還是先安內,這其實上就是一個孰重孰輕的問題,究竟是大唐內部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重要,還是收復故土、向外擴張重要?”

說到這,張煥轉頭向胡惟庸望去,他的目光已經變得明亮而堅定,“直到這次定下鳳翔戰略,我才終於決定下來,西域之戰暫時止步於星星峽,調頭向東,我要消滅各個欲分裂大唐的地方軍閥,重新整頓兵制、限制土地兼並、打擊世家,待大唐重新走向正軌後,再讓我們的士兵去收復故土,向西方擴張我們的疆域。”

胡惟庸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我終於明白了,那麽,對付這個李正己,我們就換一種思路。”

“是這樣。”張煥緩緩地點了點頭,“我現在就將這個情報發給裴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