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設匭風波(第2/4頁)

崔小芙這段時間身體不是太好,受了風寒,臥床休息了好幾天,今天是第一次來紫宸閣處理公務,卻正好碰到張煥重啟四匭,張煥封門下侍郎是他頒發的旨意,吏部也已經下文,從職務上說,張煥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門下侍郎,但按照慣例,新官進京總是要先會見同僚、接見下屬,拜見上司、覲見皇帝,等這一套流程結束後,還要熟悉本部事務,真正著手具體事務,至少也要一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但張煥進京第三天便推出四匭,他甚至連門下省的大門都還沒有跨入。

這說明他是有的放矢了,待聽完崔寓對此事的匯報,崔小芙立刻意識到,這件事只能由她來解決,果不其然,崔寓剛剛告退,宦官便來稟報,“裴相國求見!”

和裴俊所猜略有不同的是,崔小芙並沒有想利用此事來向裴俊討價,她傾向於崔寓的看法,在此事上不表態,她也很想看一看此事對朝廷究竟有多大的沖擊。

“相國平身,賜坐!”

“多謝太後。”裴俊坐下來,便直接開門見山道:“屬下這次求見太後主要是問一問,皇上的情況怎麽?他今年應該七歲了,臣以為一些朝會可以讓皇上參聽,讓他從小耳聞目染朝廷的威儀。”

裴俊沒有提四匭之事,而是問皇帝李邈的近況,這讓崔小芙微微一怔,她不及細想,便順口答道:“皇上年紀尚幼,當務之事是要讓他飽讀聖賢書,而不是臨朝聽事,太過著急,反而會拔苗助長,對皇上的成長不利,裴相國以為哀家說的話可對?”

“太後細心,臣遠不及。”裴俊便不再堅持,他微微一笑又道:“說起皇上的教育,微臣倒可推薦一人為皇上侍讀。”

“哦!相國推舉何人?”崔小芙饒有興趣地問道。

“臣推薦國子監博士韓愈為皇上侍讀,此人文采出眾倒是其次,難得他文風雄奇、求實務真,微臣希望他的風格能影響到皇上,等皇上十年後親政時,能成為一個務實勤政的皇帝。”

崔小芙點點頭,“相國說得有道理,此事就交給相國去辦。”

裴俊站了起來,他拱手笑道:“臣還有公務在身,就此告退!”

……

裴俊走後,崔小芙久久沉思不語,她想不通裴俊為什麽不向自己提出廢除四匭,卻大談什麽皇上教育,他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難道張煥的出招他真不在意嗎?

崔小芙慢慢走到窗前,裴俊的話多少也讓她有一絲觸動,不知不覺皇上已經七歲了,再過十一年,他就要親政了,也就是說自己還有十一年的時間,這十一年不知誰會威脅到李邈的皇位?

猛然間,崔小芙的背僵住了,她忽然明白了裴俊提皇上親政的真正用意。

……

張煥今天第一次來到門下省,門下省位於大明宮左側,而中書省則在大明宮右側,門下省設在一座極其宏偉的建築中,它是中書省的副署,主要功能是對中書省所處理文書的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

所以大唐的許多中央職務都分左右,中書省為右,門下省稱左,比如左相右相,左右散騎常侍、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郎、左右拾遺等等,右為正,歸中書省管;左為副,歸門下省轄,而副是對正的監督。

但現在門下省內則冷清許多,中書省的文書已不再經過門下省審核,直接由政事堂下發尚書省,門下省的一百多人也就成了閑職,整天無所事事,再加上裴俊的管理風格較為松懈,應該是公務最為繁忙的上午,偌大的門下省中竟只有十幾人,其他人或病或事,都各自找借口回家了,甚至左相崔寓幾個月來只來過一次,其他時間都在位於皇城的尚書省兵部內辦公。

不過崔寓對張煥任職卻安排得十分細心,將從前門下侍郎用的一些物品家什全部都換成了新的,又派人將房前屋後的積雪打掃幹凈,補種了許多樹木。

張煥的朝房是五間屋子的套房,有他本人辦公的房間,一間會客室,兩間文書錄事處理公文的地方,還有一間屋子是供他小憩所用,房間寬大明亮,倒也十分舒適。

跟張煥進京的兩個文書,一個便是他的機要文書牛僧孺,另一個叫做秦密,學識淵博、精明能幹,他是宣仁四年進士科探花,也是因出身商人家庭而落選吏部試,憤而投到隴右從軍,被李雙魚推薦給了張煥。

他們都是張煥的心腹,這次進京任門下侍郎,便帶二人來上任。

“都督,這裏似乎沒有一件公文。”牛僧孺翻了翻著桌上的一堆文書,眉頭皺成一團,竟然全部都是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