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萬裏孤軍 第二百四十三章 故人來迎(第3/6頁)

韋諤不僅僅是迷茫,而且充滿了失落,這位曾經第三大世家的掌門人此刻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根基和權力,徒有一個尚書右仆射之銜,他此時的權力甚至還比不上他的兒子,他被崔慶功所蔑視、被朱泚蔑視、被張煥蔑視,他覺得自己被所有人蔑視,這一切就因為他已經沒有資格再坐在這個代表著權力和實力的地方。

當然最困惑、最疲憊的就是右相裴俊,當他親手打破世家權力平衡的格局、獨攬大權後,他才發現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麽簡單,所有隱藏在世家朝政中深沉矛盾,在壓制它們的力量逐漸消失後,這些矛盾便爭先恐後地爆發出來,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朝廷無力阻止地方割據勢力的強大。

這三年來他固然品嘗到了權力的甜蜜,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就像一個滅火之人,一個人奔命於各處火點,卻力不從心,火勢越燃越大,而他已經筋疲力盡了。

固然,朱泚的倒下讓他感到竊喜,頭頂上懸著的一把巨劍消失了,但是張煥的崛起又使他感到了一絲威脅,尤其是他將陷於絕路的朱泚又放回漢中的遠慮和毒辣,使得裴俊的後背不由冒出一股股寒意。

這時,崔小芙一改往日的沉默,她率先發言了,“各位卿家,且不說蜀中之變對朝廷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我們不能再視而不見,不僅是張煥,崔慶功、朱泚這些地方軍閥也必須讓朝廷控制得住,否則任其發展,我大唐將分裂在即。”

她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清醒,她已經意識到,或許張煥奪取蜀中對解決地方軍閥割據的困局是一次極好的契機,為了大唐的生存,崔小芙決定采取妥協的辦法來解決,她和李勉交換了一下眼色,便徐徐道:“哀家提一個方案給各位卿家考慮,如果覺得可行,大家就表決一下,可好?”

她話音剛落,李勉立刻接口道:“現在應該是眾志成城,以解決我大唐面臨危機的時候了,太後請盡管直言。”

崔小芙點點頭,她掃了眾人一圈,見沒有人發對,便朗聲道:“哀家以為,內閣七臣是順應當時七大世家而定,但世易時移,這顯然已經不符合現實情況,所以哀家建議,內閣擴大為九臣,朱泚已由其弟朱滔代理,不談,崔慶功已實領兵部尚書,可進內閣占一席,而隴右、河西節度使張煥已位列三品,他為國收復河湟、河西有功,應予以重用,哀家建議他也可占一席,這樣,裴、韋、王、楚、李、朱、兩崔、張,一共九人組成新內閣,諸位可有異議?”

這一次,五個人均沒有說話,李勉不用說,他是完全支持崔小芙的決定,而楚行水和王昂卻難得抱同一個想法,那就是要將崔慶功安上籠頭,不能讓他在淮北無限制的膨脹,威脅到自己的地盤,尤其楚行水更是希望張煥的加入;而另一個韋諤雖然十分不願意,但他也很清楚若不擴大內閣,恐怕自己首先就要被清除出局,為此,他也保持了沉默。

唯一不滿的似乎就是崔寓了,但事實上,他也並不發對,裴俊通過給事中一職架空了內閣,如果內閣能擴大,或許反而能抑制裴俊的權力。

五個人各懷心思,竟微妙地以默認表示了贊同,但最關鍵的還是相國裴俊的態度,他才是最後的定論者,房間十分安靜,眾人都在等待著裴俊的決定。

裴俊忽然笑了,將張煥召入朝廷一直是他的心願,雖然希望張煥與朱泚河蚌相爭、他漁翁得利的陰謀沒有得逞,但同時他卻意外地發現,張煥正是朱泚的克星,那麽自己這個女婿又能不能再成為崔慶功的克星呢?對此,他拭目以待。

裴俊當即點了點頭道:“崔慶功已領兵部尚書,直接加封為中書門下平章事便可,而張煥我則建議封其為張掖郡王,實領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宣仁六年十二月初,張煥在三千騎兵的護衛下從鳳翔進入了關中;比張煥早一天,淮北崔慶功命其次子崔昊統領大軍,他本人也在三千騎兵的護衛下,從潼關進入了關中;而漢中朱泚則以述職為借口,從大散關領一千騎兵進入關中。

此時的長安上空已是風雲聚會,在平靜的水面下已開始蘊育起了驚濤駭浪。

第二百四十三章 故人來迎

十一月初的長安剛剛下了一場雪,天空仍然飄著細小的雪花,紛紛揚揚地落在屋頂、樹上,將冬日的長安銀裝素裹,巍峨的城墻仿佛白脊背的巨蛇,伸向遠遠的灰蒙蒙的煙靄裏。

中午時分,從遠方而來的張煥一行終於抵達了長安城,張煥立馬在寬大的明德門內,望著長安城內壯觀的建築群久久不語,這座城池他已經闊別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