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虛晃一槍(第2/3頁)

突來的變故幾乎使城內外的攻城雙方都驚呆了,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但兩萬唐軍輕騎兵陡然發動了,宛如平地而起的一聲悶雷,大唐騎兵集群爆發出一聲怵人的吼聲,大地也為之震動,他們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向武威城內席卷而去……

宣仁六年九月初五,失去了三年的武威郡重新回到了唐軍手中。

……

午後,高原上溫暖的陽光顯得灼熱而又刺人,太陽仿佛披上了一件布滿荊棘的外衣,在一條泥濘的軍道上,數騎報信兵從北方疾駛而來,馬蹄踏過泥塘,激起泥水四濺,片刻,數騎戰馬沖上一座小丘,向數裏外一眼望不見邊際的唐軍營飛馳而去。

……

從百谷城出發,十萬唐軍四天才走出一百五十余裏,地形復雜、高原反應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十萬大軍的最高決策者似乎並沒有進軍的積極意向,休息的時間遠比行軍的時間多,這天傍晚,大軍在黃河西岸的一處山腳下駐紮了下來,時值九月,遠方的是終年不化的巨大雪山,在夕陽的照耀下晶瑩瑰麗,散射著一種妖異的光芒,近處是茫茫草甸,厚實而有些泛黃,在一些低緩靠水的丘陵上還能看到大片密集的樺林,筆直而高挺地指向天空,似乎在向這支陌生的入侵軍隊進行著無聲的抗議。

大營剛剛紮下,大將王思雨便有些憂心忡忡地向大帳快步走去,王思雨今年也才二十五歲,但他已經是身經百戰,嚴肅的目光、挺拔偉岸的身軀,在他身上還能依稀看見其祖父王忠嗣的風采,行至帥帳前,親兵立刻向他行一禮,“都督已等待將軍多時了。”

王思雨停住腳步,他沉思片刻便大步走進了帥帳,帳內十分安靜,幾個分管後勤的軍務參贊剛剛離去,兩個親兵正在收拾案幾上的茶杯,張煥則站在一座沙盤前沉思不語,沙盤是整個吐蕃地區的道路城鎮分布圖,由數支斥候隊用兩年的時間制成,不僅僅是吐蕃地區,類似的沙盤軍務署有數十盤之多,近至關隴、河西、蜀中,遠至安西、漠北甚至蔥嶺以西都有制作,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的重要性已經成為西涼軍上下的共識,除了數目巨大的斥候軍,龐大的諜報網也已經鋪成,觸角伸到了大唐各個重要的城市,諜報網的總頭目除了張煥外無人知曉,他或許是個笑容可掬的賣藥掌櫃,也可能是個艷麗妖治的青樓老鴇,諜報網每天帶來大量的情報,以供節度府的高層決策,這次出征邏些的策略也正是根據一份極為重要的情報所決定。

聽到腳步聲,張煥猛地回過頭,一眼便看見了王思雨憂慮的目光,他笑了笑,四天才行軍一百五十裏,王思雨不焦心才是奇怪之事。

“坐下吧!”張煥擺擺手,示意兩個親兵先出去。

王思雨坐下,他見張煥仍然在注視沙盤,便忍不住道:“都督,我反對進攻邏些!”

“為何?”張煥笑著轉過身問道:“十天前,你還極力主張進攻邏些,怎麽現在就變卦了?”

“夫戰,氣也,我只見都督躊躇難定,便知就算到了邏些也必然會慘敗而歸,與其敗亡,不如不戰!”說到這,王思雨微微有些激動,“都督請恕我直言,既然要進攻邏些,也應低調而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五千輕騎兵足矣,這是我極力主張進攻吐蕃的前提,可都督卻興十萬大軍南征,風是風光了,但十萬軍隊的補給怎麽辦?吐蕃秋季便要下雪,不說吐蕃人偷襲,就算沿途的野狼群就足以中斷補給線,請都督三思!”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今天找你來就是想告訴你,我壓根就不想進攻邏些,不過是虛晃一槍罷了。”張煥見王思雨萬分驚訝,他不由歉然道:“按理,我不該隱瞞你,但我一直在等一份情報,剛剛才得到準確消息。”

雖然主帥瞞住了自己,但王思雨已明確張煥不會進攻邏些,他不由長長松了一口氣,欣慰地笑道:“只要都督不進攻邏些,就算最後一個告訴我,也無妨。”

不計較個人榮辱,時時以大局為重,這是張煥最欣賞王思雨的一點,見他並沒有將自己瞞住他一事放在心上,張煥贊許地笑了笑道:“事實上我不僅瞞著你,而且還隱瞞了所有的人,包括胡鏞、杜梅等人,你倒是第一個知道的人。”

“請都督明言!”

張煥沉思片刻,方徐徐道:“你以為三年前我們河湟之戰最大的教訓是什麽?”

“這……”王思雨猶豫一下道:“我以為是情報準備不充分,沒有料到吐蕃贊普會突然進攻武威,無力迎戰,以至於裴俊趁虛而入,被他占領了關隴之北。”

張煥點了點頭,“你說得其實不錯,但這只是表象,深層原因卻是我們沒有量力而行,如果我們當時有二十萬大軍,且兵精糧足,就算吐蕃贊普親自披甲上陣,我們也毫不畏懼,裴俊更不敢輕易渡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