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明爭暗奪(第2/4頁)

五百雙馬騎兵仿佛冰山裂開一小塊,從五萬大軍中脫出,一陣狂風般地向西北奔去,只留下漫天的灰塵久久不散。

“大軍進發!”賀婁無忌望著烏鞘嶺上的烽火已經點燃,他一聲令下,大軍緩緩啟動,浩浩蕩蕩向武威城方向行去。

……

武威郡在三年前被赤松德贊拿下後,在這裏駐紮重兵二萬人,另外招募羌人七千人,駐紮各縣,但就在十天前,回紇大軍進攻安西,河西都督論悉頰藏當即調武威郡一萬名吐蕃軍奔赴敦煌集結。

鎮守武威的吐蕃軍主將叫尚紮蔔,是大相尚結息之侄,約四十歲,為人謹慎膽小,這天早晨,他正在城中視察,由於回紇進攻安西調走了一萬人,使得尚紮蔔異常緊張,一方面加派斥候,另一方面命烽火台日夜警惕。

忽然,街上一陣大嘩,人人手指烏鞘嶺上,論紮蔔一擡頭,嚇得他魂飛魄散,只見烽火台上狼煙沖天,他日夜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集合軍隊!集合軍隊!”他大聲狂吼,掉頭便向軍營奔去,吐蕃人的軍營在城南,這裏原來是軍戶聚居之地,修有整齊的木屋,但自從武威失陷後,漢人要麽被殺死、要麽成為奴隸,軍戶的木屋也就成為吐蕃人軍營。

尚紮蔔沖進軍營,立刻召集幾名心腹前來商議對策,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放棄武威,回張掖與論悉頰藏匯合。

“將軍萬萬不可!”一名千夫長聽他居然有如此荒唐的想法,急忙反對道:“將軍逃回張掖,那論悉頰藏會放過你嗎?”

尚紮蔔醒悟,論悉頰藏和馬重英一樣,都是自己叔叔的政敵,當初贊普命自己守武威,便是要他監視論悉頰藏,如果自己放棄武威逃走,豈不是正好被他抓住把柄所殺,可自己城中守軍只有萬人,如何能守住城池,他又急又怕,汗水從額頭上流了下來。

這時,另一名千夫長道:“將軍且不要著急,我倒有一個辦法。”

尚紮蔔大喜,急忙抓住他道:“你快說,是什麽辦法?”

“我們可做兩手打算,先派人向論悉頰藏求救,若他不肯派兵,那就是他先理虧,即使城池失守,將軍也可以反質問他,其次,我們要集中兵力守城,將軍可將各縣羌兵都調回武威,並抓漢人作為人質,看他們敢對自己人下手嗎?”

“很好,傳我的命令,命各縣駐軍全部撤回武威!”尚紮蔔忽然遲疑了一下,若武威城破,自己還能活命嗎?想到這,他期期艾艾道:“不如你們來防守武威,我去天寶縣駐防!”

“不行!”幾個千夫長異口同聲反對道。

……

姑藏縣,這裏是羌人集中之地,七千羌軍中,僅這裏就有三千人駐紮,原來武威羌人有的戰死,有的隨漢人軍戶逃到隴右,為彌補武威地區人口不足,吐蕃人便從張掖、酒泉遷來大量羌人,從去年開始,不少河湟地區的羌人因不滿漢人統治,也陸續遷來了武威,大多也被安排在姑藏縣一帶,專為吐蕃人養馬。

自從傳來回紇進攻安西的消息後,姑藏縣的氣氛也開始緊張起來,這天傍晚,在姑藏縣南的一片軍營門前,幾名吃好晚飯的守門羌兵正聚在一起悄聲談話。

“聽說吐蕃人已經被調走一萬去敦煌,這可是真的?”

一名年長的士兵有些擔憂道:“聽說是真的,我就害怕把我們也調到安西去,妻兒老小可怎麽辦?”

另一名士兵也憤然道:“誰說不是呢!本來我們在河湟過得好好的,漢人也不幹涉我們,真不明白酋長為何非要遷到河西?”

“大家聽我的。”他們的百夫長顯然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兵,他悄聲道:“真要調咱們去安西,我就讓大家悄悄溜走,草原這麽大,哪裏不能容身。”

眾人聽了這句話,心都熱了起來,七嘴八舌爭著說話,嚷成了一團。

“將軍來了!”一名士兵眼尖,看見了他們的首領阿裏正向這邊大步走來,眾士兵頓作鳥獸散。

阿裏是一個年輕的羌人將領,身材不高,赤紅臉膛,不過阿裏是他來河西前改的名,他的真名叫烏高格裏,也就是羌王李謹格之子,三年前,李謹格歸順張煥後,便從族中挑選一萬最精壯的男子交給張煥,成立西羌軍,郎將正是烏高格裏。

他是去年底受命遷來武威,和他一起遷來的還有李謹格的弟弟,也是一個部落酋長,吐蕃人便從中挑選一千余人組成一支千人隊,千夫長便由改名為阿裏的烏高格裏擔任,在他所管轄的一千軍中,有三百余人是唐軍中的羌人改扮,大都占據軍官的職位,還有很多唐軍羌人都改扮成牧民,隨時待命。

十天前,李謹格悄悄來到了武威,憑他在羌人中的崇高威望,說服了部分羌人首領投靠大唐,也有不少人則保持中立、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