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隴右上元(第2/3頁)

但更重要是裴瑩生下了張煥的第一個兒子,她是正室,那這個兒子就是嫡長子,母憑子而貴,她的心也就定了許多。

所以在無法拒絕崔寧分享自己丈夫的情況下,裴瑩便采取了極為合作的態度,她盡心竭力地照顧崔寧,使張煥私下裏對她既感激又內疚,也更敬她愛她。

此時,那醫師已經看見了裴瑩,連忙轉道向小路出府,裴瑩卻叫住了他,“孫醫師,請等一下。”

醫師見夫人叫他,連忙走上前躬身施禮,“參見夫人。”

“我家二娘的病勢如何了?”裴瑩隨和地問他道。

“回夫人話,二夫人是在經期受了風寒,又一路勞累,本來在鳳翔服了藥後一定好好休息幾日,但她卻沒有休息,使病勢加倍沉重,現在若不再好好調養,輕則病生根,重則……”

說到這裏,醫師有點不敢說下去了,裴瑩卻有點急了,連忙問他道:“重則怎麽樣,你說!”

“重則拖上幾個月就會香消玉損。”醫師無奈地嘆了口氣,不過他又立刻安慰她道:“但只要細心調理,一年半載,二夫人應該能康復。”

裴瑩默默無語,半晌才對醫師道:“我家都督忙於公務,家中之事基本上都由我來操心,二夫人的病情變化你要隨時通報我,還有,不要擔心藥貴,要用最好的,知道嗎?”

“請夫人放心,在下一定竭盡全力醫治。”

裴瑩笑了笑,便對女管事道:“你隨後給孫醫師送二百貫錢去。”

孫醫師稱謝,告辭去了,裴瑩嘆了口氣,便對乳母道:“你把公子帶去睡覺吧!我去看看二娘。”

說罷,她便快步向東院走去,和武威郡的都督府相比,金城郡的府邸明顯大了許多,它不僅只是一個單獨住宅,節度使行轅另在它處,而且屋舍也多了兩倍有余,它本是原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宅子,哥舒翰投降安祿山死後,他的家族便漸漸衰敗,從慶治十年起,這座宅子便空置了,這次張煥進駐金城郡,就將它修葺一新,作為他的私宅。

宅子占地有三百余畝,僅後宅便分成三個大院,裴瑩一直住在西院,崔寧這次回來後,便將東院收拾出來給她居住,還有一個南院空著。

裴瑩穿過一道走廊,一路上不時有丫鬟向她施禮,走到門口時,她向明月和明珠兩個丫鬟擺了擺手,示意她們不要出聲,自己悄悄走進了房間,只見崔寧已經從床榻上起來,她穿著一身雪白的衣裙,正跪坐在桌案前全神貫注地忙碌著什麽,並沒有注意到她的到來。

裴瑩輕手輕腳走到她身後,只見她正在糊一只燕子燈籠,已基本完成,正用筆細細地畫燕子的眼睛,雖然沒有名匠那般巧奪天工,但也栩栩如生。

裴瑩一怔,便笑著搖了搖頭道:“你是幾日學會做燈籠的,我怎麽不知?”

崔寧這才發現裴瑩在自己身後,她一邊添燕子的羽毛,一邊笑道:“這是我乳娘教我的,好多年沒做,都忘了,這兩天又慢慢回憶起來,便偷了一盞燈籠回來重做。”

說到這,崔寧瞥了她一眼,抿嘴笑道:“你該不會也斷我一手,送官府治罪吧!”

“你這個死丫頭,在取笑我呢!”裴瑩輕輕在她頭上敲了一下,便也坐下來,饒有興致地看她做燈籠。

崔寧畫了外形,又小心翼翼地將一根短蠟燭放進去,固定在中間,再用一根繩拴好,另一頭挑在一只細木棒上,她站起來,挑著燈籠得意洋洋地走了幾步,笑道:“大功告成,裴丫頭,你看如何?”

裴瑩聽她叫自己裴丫頭,她忽然想起了少女時候的情形,那是她們親密無間,都彼此稱對方丫頭,裴瑩的心中充滿了溫馨,她微微笑道:“我想起來了,有一次上元夜我們去看燈時,你把我的燈籠弄壞了,說要賠我一盞新的,可至今也沒見你賠我,在哪裏呢?”

“你想要我這盞燈籠就明說,還把老賬翻出來。”崔寧白了她一眼,“這盞燈籠本來是要送你兒子玩的,試你一試,本性就出來了。”

“哦!我倒不知道我兒子能拿得動這麽重的家夥。”裴瑩亦笑著打趣她道:“若我不說,恐怕這盞燈籠就會留給某個人吧!顯示你的心靈手巧,嗯!寧兒,將來我們去討飯時,你就做燈籠我來賣,咱們夫妻開個燈籠店。”

“你這死丫頭,看我擰你的嘴!”崔寧將燈籠望桌案上一放,便跑去追裴瑩,裴瑩早笑著跑到了院子裏,明月和明珠見主母要跑出來,急忙攔住了她,“主母,你的身子不能受風寒。”

裴瑩這才想起,崔寧是有病在身,她連忙拍拍額頭快步走進來,“險些忘了,你要靜養。”

這時,崔寧跑了幾步,頭確實已經發暈,她連忙坐下來,等眩暈感慢慢消失,裴瑩扶她躺下,又給她蓋上被子,半開玩笑半當真地笑道:“你可千萬不能出什麽事,要不然去病回來,我可無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