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河西的軍戶(第2/3頁)

“都督能善待這些非漢人,這確實是走對了路。”

張煥瞥了他一眼,卻搖搖頭道:“事情也並非你想的那樣,不能一味行善,這也須區別對待,普通和漢人雜居的良善百姓我自然不會為難他們,但是有一點,這些民族不能形成部落或政權,一旦他們有了自立之心,遲早會是我中原的大敵,這種情況下決不能手軟,在剛生苗頭時就得徹底消滅。”

兩人邊說邊走,很快便來到了軍戶聚居之處,這裏居住著兩千軍戶,幾乎占去縣城的一半,和城東的臟亂無緒完全不同,這裏的屋子都是軍隊統一用木頭成片修建,整齊劃一,道路也十分寬闊,皆用泥土夯實,路上寸草不生,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庭院,越過齊人肩膀高的院墻,可以看見院子裏有的種著菜蔬,有的養了一院的雞鴨,而且幾乎每個院子裏都種著一棵樹,看起來十分溫馨舒適。

現在已快到中午,整個軍戶區都十分安靜,張煥見不少婦人都拿著陶罐準備出門,便回頭向黃縣令望去。

黃縣令忙笑道:“她們這是去給自己的男人送飯,大家都在地頭上呢!”

“反正無事,那咱們去看一看吧!”

……

天寶縣的可耕地不多,約三百余頃,主要集中在縣城東面,分布在一條叫桑樹河兩岸,這裏土質肥沃,水源和陽光充足,大片的麥田一望無際,麥田之間布滿了溝渠。

為了不驚擾百姓,張煥命士兵暫駐在城外軍營內,自己在十幾名親兵和黃縣令的陪伴下來到了麥田。

此時正是五月,麥田裏一片金黃,微風拂過,金色的麥浪在藍天下翻滾,此時正值田間看護的關鍵時候,田埂上坐滿了正在吃午飯的農夫。

張煥忽然發現二裏外的河邊有一座巨大的風車狀物體,不由好奇心大增,他快步跑去,來到近前才發現這竟是一架巨大的筒車,利用水力和粗竹筒,源源不斷地將河水送入水渠,這種筒車張煥在太原時見過,但在河西地區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時一群農夫正坐在筒車下吃飯,他們見張煥望著筒車發怔,一名老者便走過來有些自豪地笑道:“官爺,這座筒車是草民造的。”

張煥手背在身後做了個手勢,示意黃縣令和親兵們暫時不要過來,他笑著點了點頭道:“老丈貴姓?是哪裏人?”

楊老者見張煥態度親切,人又年輕,還穿著簇新的官服,估計是新科進士之類的,分到縣裏當了個小官,剛開始的一點膽怯也慢慢消失,他帶著一絲長者的口吻笑道:“我姓楊,河東汾陽郡人,在老家是佃戶,在這裏我卻有二十畝上田,小友是哪裏人?”

“老丈原來是河東汾陽郡人”張煥拉他坐了下來,笑道:“我姓張是河東太原人,說起來咱們還是老鄉呢!老丈可是有兩個兒子從軍?”

“原來小哥也是河東人啊!那咱們真是有緣了。”楊老者一時竟沒有反應過來,太原張姓的特殊,他臉上帶著些得意笑道:“我大兒子可是隨張都督打過回紇,後來又隨他進京,再到了河西,年初他寫信告訴我可以分得十畝地,讓我過來,我便帶走一大家子人來了,見真有土地,便讓二兒子也從軍,結果便得了二十畝土地,我種了一輩子地,居然還是第一次得到自己的土地。”

“楊老丈,我先去了。”一名黑壯的男子向他打個招呼。

楊老者連忙站起來,扯開嗓子喊道:“今晚上我睡地裏,你就回家吧!”

“老丈還雇了人?”張煥見他們似乎是一夥的,不由有些驚異。

“二十畝地還雇什麽人,我和小兒子種便足夠了。”楊老者坐了下來,搖搖頭道:“他是個羌人,是原來租種我土地的佃戶,人家麥子種了一半,土地便換了主,我也沒錢給他,便和他商量好,他繼續來幫我,收成後麥子分他四成。”

張煥微微一怔,從前佃戶的利益他倒沒有考慮過,眼看夏收在即,這件事若不妥善處置好,極可能會生出事,他想了想便問道:“你覺得還有什麽好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楊老者沉思一下便道:“我覺得最好由官府定下規矩最好,省得有的人家肯,有的人家不肯。”

張煥點了點頭,這件事回去就得著手,還有免三年稅賦也需要把這些佃戶考慮在內,想到這,張煥便笑了笑岔開話題問道:“老丈既然會做筒車,那會做曲轅犁嗎?”

“哪有何難?畫張圖樣讓木匠做就是了。”

楊老者見張煥問得挺懂行,而且皮膚黝黑,不像是養尊處優的大戶人家子弟,尤其沒有半點官架子,不由心中喜歡,他看了一眼遠處的黃縣令,便拍了拍張煥的肩膀笑道:“張小哥是陪黃縣令來巡察吧!離開河東來這裏當官,也是難為你們了,不知成親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