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杜梅之策(第2/2頁)

張煥微微一笑道:“韋尚書的仁義之心我此時體會尤深,不知張煥能用什麽來回報尚書?”

“什麽都不需要。”韋諍笑著擺了擺手道:“只要都督能記住自己在長安的承諾,早日向西進軍,為我大唐收復河西、安西失地。”他停了停,又慢慢補充了一句,“只要都督出兵,糧食立刻便送來。”

張煥肅然起立,向韋諍抱拳道:“為國效命之事,張煥安敢食言,我早晚必定會出兵。”

說到這裏,他也停了停,無奈地補充道:“只是現在正值寒冬,軍中錢糧不足,士兵們饑寒交迫,士氣低落,我擔心吐蕃沒打著,反而丟了武威郡,為吐蕃打開了進攻隴右的大門,那時我豈不是反成了大唐的罪人。”

韋諍心中大罵,“你士兵嫖娼都有錢,幾時饑寒交迫?”

可雙方都明白彼此都不過是擺個姿態而已,豈能真的給糧?真的去打吐蕃?

但就是在這看似渾然不搭界的言語中一來二去,大家便漸漸達成了一種共識,雙方都有意坐下來談,不想再兵戎相見,這就是談判的技巧,很多事情只能靠一種意會達成,而不能說出來,談話的氣氛,彼此表現出來的誠意,也就是答案了。

當然,這也是韋諍來河西主要想達到的目的。

既然張煥有談判的誠意,韋諍也不再試探,他從懷中取出一封請柬,開誠布公地道:“我此行的第三個目的,便是轉達韋尚書的邀請,請張將軍赴開陽郡商談合作之事,由禮部侍郎蔣渙擔保都督的安全。”

張煥接過請柬,隨意地看了看,忽然淡淡一笑道:“我前日已經派使者去開陽郡給老夫人祝壽。”

……

韋諍告辭了,張煥坐在內堂沉思不語,他原本以為韋諤是想要回那些降軍,可從韋諍的語氣推測,他似乎並不是為此而來,而是另有目的,難道是想和自己結盟,共同對付段秀實?可結盟只是虛的東西,沒有實際的利益交換,一紙盟約不過是廢紙。

這時,杜梅從外面慢慢地走了進來,看見張煥在沉思,他微微一笑道:“都督不用想了,我已經知道韋諤真正想要的東西了。”

“哦!”張煥擡頭笑道:“你怎麽知道,莫非又是用你的細節推測法?”

“被都督猜中了。”杜梅坐下來笑道:“適才我特地派人裝作去檢修韋諍的馬車,從他的車廂角落裏拾到了這個。”

杜梅從懷中取出一張皺巴巴的紙,看來原本是揉成一團丟棄的,他把紙放在張煥的案前拉了拉,讓它盡量舒展,這是一張隴右的地圖,用筆隨意勾勒,十分潦草,看得出是韋諍即興之作,地圖上標注了延安郡、開陽郡、會郡、武威郡、靈武郡五座城池,還有一條黃河,其中從靈武郡畫了一個箭頭到延安郡,又從武威郡同樣畫了一個箭頭指向延安郡,但到會郡時便斷了,只見在會郡上重重地打了一個圈,圈旁邊還有一團墨。

看完圖,張煥忽然笑了,這個韋諍竟無意中把老底給泄了。

“都督也看出來了。”杜梅有些得意地笑道:“我敢說這個會郡上的圈就是最後畫的,旁邊的一團墨必然是他最後重重地一頓筆,表示下了決心,所以我能斷言他們的真正目的是想拿回會郡。”

張煥心中暗暗贊許,這個杜梅果然有些本事,他的才能和李泌恰恰相反,李泌能從大處上把握,比如勸自己來河西發展,又比如他巧妙地利用民間對朝廷遲遲不收回河西的不滿,成功制造出輿論,從大義上逼韋諤讓步,而杜梅卻是戰術高手,能從細微處出發推測對手的用意,十分厲害,兩人可謂相輔相成,自己有這二人為謀士,可真算得上是如虎添翼。

張煥慢慢走到窗前,凝視著南方的天際,除了兩個厲害的謀士,自己還有一個對自己極有幫助的妻子,不知她現在是否到了開陽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