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使者(第2/4頁)

這時,藺九寒帶著一隊騎兵遠遠迎來,他上前向裴瑩施一禮道:“夫人,都督正在接見安北軍來使,命我先領你到府宅去。”

裴瑩雖然還只是準夫人,可她卻十分喜歡別人這樣稱呼她,她抿嘴一笑,“那就麻煩藺將軍了。”

藺九寒撓了撓後腦勺,嘿嘿一笑道:“夫人叫我老藺就是,當不得將軍。”

這時,後面的楊飛雨指了指幹活的百姓問道:“出錢讓他們鏟雪,這是誰出的主意?”

藺九寒瞥了她一眼,冷冷道:“這是軍政大事,外人不得過問。”

楊飛雨被搶白一頓,她的臉脹得通紅,刷地把車簾拉上,耳畔卻傳來藺九寒對裴瑩恭謙的解釋,“夫人,這是都督新幕僚杜先生的主意,出錢讓百姓幹活,可降低他們的畏懼,盡快使局勢穩定下來。”

楊飛雨牙齒不由暗暗一咬,心中忽然生出一種異念來。

……

武威郡下轄五縣,共計人口十余萬,規模為中都督州,一般而言由都督便兼任刺史,軍政一體,屬下也是兩套班子一套人馬,刺史衙門和都督軍衙自然也在一起,位於城池正中的小校場旁,占地一百余畝,前面是署衙後面為官邸,頗有幾分氣勢。

此刻,張煥正在署衙的內堂接見段秀實的特使,在他下首,坐著張煥新收的幕僚杜梅,特使為安北軍的判官,叫馬行忠,是一個四十余歲的中年人,慶治三年進士,長相斯文、皮膚細嫩,一點也看不出是軍中的官員,沒有半點威嚴肅殺之氣,細眉細眼,倒象一個教書先生。

雖然是特使,但他此行的目的是向張煥遞交一封段秀實的親筆信,然後就張煥對信中的不解進行說明,信寫得很厚,洋洋灑灑足有數千字,開頭是對張煥的感激,但接下來就是長篇大論,先人如何,某某典籍中如何,引經據典,但翻來覆去說的就只有一個意思,要張煥忠君忠於朝廷,切不可行割據之事,在信的最後是希望兩家結盟,共同對付韋氏的反撲。

張煥足足看了一刻鐘,才耐著性子把信看完,他將信一合,對馬行忠微微笑道:“說起來我與段將軍還有同門之誼,皆是為陛下盡忠,而河隴地區自我大唐開國以來便劃分為朔方、河西、隴右三地,涇渭分明,怎能被一家所獨占,所以於公於私我都會和段將軍合作,請馬判官轉告段將軍,讓他放心。”

馬行忠呵呵一笑,“我家老將軍就知道都督必然會爽快答應,所以讓我不需考慮什麽說詞,只要把信遞上就是。”

說到這裏,馬行忠微微嘆息一聲道:“段老將軍常常給我說起,他最欣賞的後輩就是都督,當初若不是先帝一定要把都督帶走,他一定會收都督為他的關門弟子,可惜老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現在所幸又有緣相逢,段老將軍就希望都督什麽時候有空去靈武會一會他,敘敘舊情,他曾是河西節度使,還可給都督指點一番,都督看如何?”

張煥心中暗暗冷笑一聲,先是在信中長篇大論要自己忠君愛國,現在又想套師徒名份,說倒底,他段秀實無非就是想用四朝老臣和安北大都護的名頭來壓自己,讓自己成為他的從屬,聽從他的調令,天下哪這等好事?他淡淡地笑了笑道:“現在本都督軍政繁重,實在抽不出空,來日方長吧!”

沉吟一下,他又接著道:“我還有一語也要請馬判官一起轉告。”

馬行忠見張煥拒絕了段秀實的邀請,他心中著實有些失望,便勉強一笑,“都督請說!”

張煥的臉色慢慢陰沉下來,他口氣略有些冷淡地說道:“武略還需文攻來相輔,段將軍雖然拿下靈武,但名不正言不順,若不能得到朝廷承認,不說韋諤出師有名,就是他本人也未必能在靈武長久駐紮,所以,接下來的事情並不是要琢磨如何擴大勢力,而是要想辦法把靈武郡真正變成自己的地盤。”

馬行忠臉上微微一紅,張煥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他明白,他張煥可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涼州都督,而你段秀實卻名不正言不順,先把自己管好再說,這是在含蓄地警告段秀實不要打河西的主意。

他心中暗暗嘆息,便站起身向張煥長施一禮,“張都督願意和段老將軍結盟,共同對付韋諤,這才是我們兩家最緊迫的大事,唇亡齒寒,應同舟共濟才是。”

張煥也站起身拱拱手笑道:“只要段將軍有誠意,一切都好說!”

馬行忠急著趕回去答復,也不肯多呆,當即便拿了張煥的回信告辭而去,等他走了,張煥才回到內堂對杜梅搖搖頭道:“看來這段秀實也是一只狼啊!”

杜梅卻笑了笑道:“這也難怪段秀實要擺長輩的架子,都督從軍不過一年,連個小兵的資歷還不如,就一步做到了從三品都督的位子,試問哪一個朝臣能服氣?更不用說曾經做過河西、安西四鎮節度使的四朝元老段秀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