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崔圓遇刺(第2/3頁)

楚行水被駁得啞口無言,其實他也知道許多原本去新羅和日本的運鐵船最後是去了渤海國,但這不是他楚行水一家所為,崔圓不是也一樣嗎?只不過量遠遠比自己小罷了,今天崔圓拋磚引玉,著實讓自己吃了個啞巴虧。

崔圓見楚行水不再說話,便呵呵一笑站了起來,“既然確實有從海路間接走私的可能,那禁運生鐵一事就這樣定了,不過回紇提出另一個條件,用糧食來換取馬匹,各位以為如何?”

“糧食我看就不必了。”裴俊慢慢站起來道:“生鐵之所以能被控制,是因為有鹽鐵監專賣,而糧食卻不然,家家戶戶都有,進回紇的商隊本身也會攜帶大量糧食,根本就禁不了,所以我以為還是放開的好,省得回紇人缺糧便來邊境劫掠。”

“裴相國之言我也贊成,糧食應該放開。”

一直沉默不語的張破天瞥了一眼王昂,冷冷道:“不過王尚書剛才所言,全面禁運才是治根之本,我並不贊成,我大唐缺馬,根源不在什麽回紇想要生鐵,而是我大唐馬源之地的河西被吐蕃占領了,以至於騎兵無馬可乘,以至於不能形成對回紇的戰略威脅,要想扭轉這個不利局面,必須要奪回河東,現在吐蕃的強盛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河西駐兵不過兩萬人,以我大唐的國力完全能奪回河西、甚至安西、北庭,現在回紇因災情嚴重,加之國內政局動蕩,無暇南顧,正是對吐蕃用兵的良機,我建議應立即制訂作戰方略,早日向吐蕃宣戰!”

對於資歷淺的人,他會更輕視比自己資歷更淺之人,王昂就是這樣,他在三年前才入閣,原本是資歷最淺之人,但現在不是了,張破天的入閣時間還不到兩個月,盡管他曾做過短暫的右相,但沒有人會把他那段經歷放在心上,相反,那是他的恥辱,對於這樣一個入閣不到兩個月的人,王昂毫不客氣地反駁道:“張尚書的建議我完全贊成,我建議就由河東軍挑此大梁,為我大唐收復河西,張尚書以為如何?”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誰都知道吐蕃現在已經衰弱,但是誰肯出兵呢?按理應是隴右的韋諤,但他不肯,他一直的理由是自己既要保護隴右,又要北禦回紇,不能兩線作戰,而其他人更不肯動,現在各方皆處於微妙的平衡中,牽一發便會動全局。

整個會場都一時沉默下來,張破天提了個令人尷尬的問題,良久,崔圓站起來笑道:“張尚書急切之心我們大家都能理解,本相又何嘗不是如此,若我再年輕十歲,我一定披甲執銳親赴河西,現在我大唐連遭安史之亂和回紇入侵,就如人幾近病死,現在需要慢慢調養,滋養病體,一旦強壯起來,必將驅逐強虜,恢復我大唐萬裏河山,張尚書且耐心等候,相信我們都會看到那一天。”

說到這裏,他環顧一下會場,肅然說道:“我們討論了一個下午,該出定論了,生鐵全面禁運,無論吐蕃、回紇、新羅還是日本,皆不準對外貿易,有膽敢走私者,以叛國罪論處,由鹽鐵監監控生鐵流向,糧食貿易可以放開,鼓勵商人向回紇換取馬匹。”

“就這麽決定!”

裴俊站起來笑道:“大家都累了,今天就到這裏吧!”他回頭又對制定內閣決議的中書舍人崔敏點了點頭,示意他盡快擬出決議。

眾人走出會場時,天已經黑盡了,崔圓笑眯眯地走到張破天面前道:“破天,可有空到我府上去喝一杯?”

張破天笑著搖了搖頭,“相國好意心領了,今日我家七郎回來省親,家裏要聚一聚!”

“那就改天吧!”崔圓笑了笑便不再堅持,他回頭向眾人招招手登上了馬車,馬車迅速啟動,漸漸消失在夜幕裏。

從大明宮到崔圓的府第宣陽坊走直線不到半個時辰便可抵達,沿途須經過光宅坊、崇仁坊和平康坊,天已經黑盡,夜色寒冷,長安百姓們都早早地關門閉戶,一些喜好夜生活的人也大多去平康坊,大街上靜悄悄地,看不見一個行人,只聽見侍衛們雜沓的馬蹄聲和車軲轆的轔轔聲,偶然有一輛馬車崔圓的車隊旁飛馳而過。

很快,馬車便行到了平康坊的大門外,這裏卻人流擁擠,燈火如晝,兩旁種滿了大樹,雖然樹葉已落了一半,但樹蔭依然濃密,使道路顯得異常擁擠,馬車慢慢地靠近了平康坊的大門,大門旁停著一輛馬車,這是一輛極普通的馬車,通常用於租賃,滿街隨處可見,馬車停在那裏,似乎在等人,這時人群發現相國的到來,紛紛走到兩旁讓路,就在眾侍衛小心翼翼地從馬車旁經過之時,忽然,馬車的車窗開了,從裏面伸出一支黑黝黝的弩箭,對準了崔圓的車窗,不等侍衛反應過來,破空聲響起,一支弩箭閃電般射出,穿透了崔圓馬車的車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