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唐帝(第2/2頁)

所以今天崔圓繞過兵部和門下省,直接將獎勵軍功的冊子遞給李系,就是想用皇帝的意思來堵住裴俊和韋諤的口。

李系接過冊子,略略翻了一下,‘撥錢五十萬貫賞賜軍功,其中鳳翔軍四十萬貫,隴右及朔方諸軍十萬貫,’而且勛官及其他升官的名額也大多給了鳳翔軍。

李系不露聲色地又翻了一頁,卻愣住了,這竟是對有功之臣的封賞,加封兵部尚書韋諤為太子太傅、開府儀同三司;提拔金吾衛大將軍崔慶功為征西大元帥、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再往下看,李系心突地跳了一下,下面赫然寫著:升鳳翔郡刺史段秀實為太原尹兼河東節度使。

段秀實是出了名的保皇黨,在肅宗時他曾先後任河西節度史和安西四鎮節度使,後來因兵力不足,朝廷決定放棄安西,段秀實被調回朝廷任中書侍郎,卻屢遭崔圓排擠,貶為鳳翔郡刺史。

李系此時已赫然明白了崔圓的真正用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是要借這次隴右戰役將其弟崔慶功塞進內閣,也就是說崔圓要在內閣七宰相的基礎上再加一相,這樣八相中,兩崔、楊、王,崔圓已經占據四席,其他四人中只要再有一人支持他或是保持中立,崔圓便在內閣中占據了優勢,使他能夠得以順利連任。

按十五年前七大世家達成的協議,再增加一名內閣成員須七人一致同意才能提名,若崔圓按部就班以常規方式來操作,首先在內閣聯席會議上就通不過,所以崔圓便將自己推出來,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強行增加一名閣僚。

但讓李系震驚的不是這個,而是崔圓早就看透了自己不甘寂寞的心,但他卻引而不發,一直到這個最關鍵的時候,他才忽然點出段秀實,其真正的目的是在警告自己。

沉默了片刻,李系淡淡一笑道:“相國大年初一還為國事操勞,朕慚愧啊!”說罷,提起朱筆,在奏折上批了一個‘準’字,還給了崔圓。

“太後前日感恙,朕還要趕去探望,就不留相國了。”

崔圓接過了奏折,繞過內閣提名,崔慶功入閣第一關便算過了,另一關便是須在新年大朝上三讀通過,這也是其他人進行阻撓的唯一途徑,不過相對內閣聯席會議卻要容易一些,只須過半的內閣成員同意便可通過此案。

“臣還要去辦理調米之事,就不打攪陛下了。”

崔圓深深施了一禮,在馬英俊的恭送下慢慢退出了房間。

一直到他身影消失不見,李系才冷冷地‘哼!’了一下,他略沉吟片刻,立刻寫了一封短信,交給另一名心腹宦官陳仙甫,低聲叮囑道:“你速派人將這封信送給張若鎬,不得耽誤!”

陳仙甫接過信點了點頭,“老奴明白,這就去辦!”

李系搓了一下手,站起身下令道:“擺駕,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