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從中央到兩旁(第2/6頁)

燕昭王一下子來了興趣,連忙攔住孟嘗君,道:“天下形勢將如何改變?”

孟嘗君道:“秦國並沒有完全打垮魏國,只是破壞了一些苗圃和遊樂設施。如果燕國不救魏國,我們大王只好帶著剩下的半個魏國跟著秦國混出路,秦國就不會再為難魏國。然後我們魏王聯合韓國起傾國之兵,再向秦國、趙國借來援兵。當四國之眾壓向燕國的時候,大王意下如何?是千裏救人合算?還是不用出門就能看見敵軍合算?”

燕王聽後卓然變色,於是下令出八萬兵幫助魏國。

秦軍聽到燕趙聯軍趕來的消息,害怕被內外夾擊,轉身而退,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卻留下了滿目瘡痍的一片世界。魏國算是有驚無險的躲過了一次劫難。

然而秦國兵沒有死心,退兵後不久又再次啟動攻魏計劃。上次攻秦失敗,是由於魏國獲得了周圍國家的援助,所以這次秦國調整了策略,先從魏國的潛在盟國下手。對於楚國,秦國使用了拉攏。楚國一直對韓國的南陽地區感興趣,秦國便默許楚國攻占了南陽。對於趙國,秦國直接動用武力。公元前282年,秦國派白起攻占了趙國的茲氏(今山西汾陽南)和祁(今山西祁縣),次年白起又占領了趙的藺(今山西離石西)和離石(今離石)。此時趙國的主力正在東線忙於侵占齊國的邊城無力西顧,只好獻出公子與秦國講和。

秦國做完這些準備工作後,便開始了對魏國的第二次進攻,領軍人物依然是戰神白起。白起越過韓國,直接進攻大梁,同樣占據了大梁西北角的北林地區。然而出乎白起意料的是,燕趙聯軍再次趕來援助魏國。三家軍隊裏應外合竟然將白起圍困在了北林地區。原來趙國已經結束了東線戰爭。秦國無奈,只要議和,退還魏趙部分失地,灰溜溜的返回。這是白起軍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失敗。

進攻魏國受阻之後,秦國重新了對外戰略,一出出好戲就要上演。

【2、澠池會】

雖然白起將軍隊完整地從北林地區帶了回去,但是不要忘了,軍事永遠只是政治的延伸。北林之戰無論如何都算是秦國的一次小小挫折。北林之戰同時也證明山東六國雖然失去了頂梁柱齊國,但還沒有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仍然有很強的自救能力。秦國想將山東六國攔腰斬斷,但胳膊、大腿及時回救將秦國擋了回去。任何一個有非禮mm經驗的哥們都知道,成功的做法不是單刀直入,而是先確保mm的手腳不得動彈。但我知道,看我帖子的朋友雖然不一定都是良民,但卻個個魅力超群,mm主動投抱送懷都來不及,根本沒有機會獲得這種經驗,所以只能看看《色·戒》,《蘋果》一類的電影,再發揮一下聯想就能明白秦國收拾六國該怎麽下手。

秦國很自然就會想到消滅六國應該從斬斷六國的左膀右臂開始。這樣一來趙國與楚國就成了下一步可供選擇的打擊目標。究竟是趙國還是楚國,秦國是這麽認為的:趙國強大,而且靠近中原,容易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攻之不易;楚國勢弱,形勢孤立,而且在前期戰爭中,秦國領土已經對楚國形成半包圍結構,所以秦國的戰略是懷柔左翼的趙國,重點進攻右翼的楚國。

有趣的是,趙國的想法與秦國竟然一樣。趙國同樣存在兩個戰場:右翼的齊國與左翼的秦國。齊國弱,秦國強,誰都想先挑弱的欺負,回過頭來再鬥強者。趙國的戰略是懷柔左翼的秦國,攻擊右翼的齊國。

趙國與秦國,既然你有情來我有意,那麽就握手言和吧,雖然彼此都知道是權宜之計。但是秦國自認為很強大,想在言和過程中拿趙國一把,於是便有了一段千古佳話,成就了兩位高風亮節的人物。這兩個人便是廉頗與藺相如。

司馬遷對廉頗的評價簡潔明了,高度概括,“廉頗者,趙之帥哥也”。對不起,筆誤,帥哥是說我呢,應該是:“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而且將這句話放在了廉頗傳記的開頭,很讓人感覺廉頗是天上掉下的大將軍。其實不是,廉頗的地位也是一仗仗打出來的。在趙國攻齊的戰役中,廉頗屢立戰功,曾攻下晉陽(不是太原,而是山東曹州的那個),被封為上卿。廉頗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同樣年紀輕輕的藺相如還只是趙國宦官大頭子繆賢手下的一名聽差,因為比較有才,很得領導上的賞識。

藺相如的脫穎而出與一場國家危機有關。價值連城的和氏壁本來出自楚國,但隨著楚國實力的削弱,不肖子孫們竟不能保有此壁,枉費和老先生的畢生心血。有一次,楚國為了向趙國求救兵,將和氏壁獻給了趙國,這樣趙國就成了和氏壁的主人。秦昭王聽說之後,有那麽一點動心,修書一封與趙惠文王,表示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壁。趙惠文王召集群臣展開討論。大家對形勢的分析比較一致,都認為這不是一件順利的交易,秦強而趙弱,不答應交易等於給秦國發兵的口實,拿出和氏壁又擔心得不到城池,白白受欺,面子上也過不去。大家都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就是想不出應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