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東奔西走(第3/12頁)

所以楚漢相爭,本質上是人品大戰。劉邦這邊替死的有紀信,不怕死的有周苛,項羽那邊卻是連親叔叔都籠絡不住,你說這仗還怎麽打?

雖然項羽的人品靠不住,但確實沒人能夠打得過他。拿下滎陽之後,項羽就順利向成臯推進,再次挑戰劉邦。

成臯這座城,曾經被楚軍奪取過。這就意味著此城的防守能力不足,項羽此來,成臯必失。

所以劉邦當機立斷,作出一個英明神武的決定:逃!

公元前204年六月,項羽在一個月內兩次攻克成臯。成臯戰役第二階段,就在劉邦逃出成臯之際宣布閉幕。

暗算無常死不知

成臯戰役的第三幕拉開,是極具畫面感的。

這個畫面是從一輛車子開始。車子很小很簡陋,就在成臯第二次破城之日,從北門的門縫裏擠了出來。趕車的人也很低調,混雜在難民之中,絲毫也不起眼。車子裏邊擠坐著兩個人,滿臉的緊張疲憊,正是劉邦和夏侯嬰。在他們身後,是震天的喊殺聲和熊熊燃燒的火光。破城的楚軍一面大肆屠殺四處逃竄的漢軍士兵,一邊搜尋劉邦的下落。

然而劉邦卻是天生的逃亡大師,他在年輕時代起,就因為犯罪而被秦朝官吏追捕,因此積累了豐富的逃亡經驗。他一生中逃亡的次數不少於十幾次,卻一次也沒有被捉到過。可以說,劉邦的成功逃亡是創了紀錄的,至今無人能打破。

為什麽沒人能夠逮到他?

因為他熟知別人的思維弱點,而世人卻對他一無所知。

而項羽,面對神秘消失的劉邦,只有深深的困惑與郁悶。

劉邦悄無聲息地逃到了小修武。

這裏是什麽地方呢?

在這裏,有一支強大的漢軍部隊,帶隊的正是韓信和張耳。

劉邦在黃昏時分抵達了韓信兵營門外,但是他沒有通報韓信,而是和夏侯嬰喬裝為過往行人,就在小修武當地簡陋的客舍裏居住了下來。從當時的情形上來看,這一夜他並沒有睡好,實際上只是在上半夜的時候,打了個盹。未等天亮,他和夏侯嬰就出了客棧,把那輛破車修飾了一下,插上帶有羽毛的旌旗標志,向著韓信的大營沖了過來。

到了大營門前,他沒有表露身份,只是聲稱自己是漢王派來的特使,而且他隨身攜帶著相關的印符,得以順利進入兵營。再接下來,應該是有一場小規模的交火,劉邦和夏侯嬰手下的人,突然亮出了自己的漢王身份,在韓信的扈從們目瞪口呆之際,迅速攻占了韓信及張耳的臥室。並在沒有驚動兩人的情形之下,先行收繳了兵符印信。等張耳和韓信懵懵懂懂地醒來,聽到的是漢王升帳,喝令二人迅速覲見的聲音。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修武劉邦大奪兵,睡夢中韓信遭暗算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解釋過,劉邦他為什麽要這麽幹呢?他既然抵達了小修武,何以不通知韓信速速迎駕,卻弄出這麽個名堂來,此舉有何深意呢?

想了解劉邦的用意,須得從楚懷王的悲催命運說起。

這裏說的楚懷王,實際上是戰國時代楚懷王的孫子,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老楚懷王的孫子,就被打回原形,成為了放牛娃。但後來項梁東渡,為了豎立一杆能夠號令天下的戰旗,就擁戴這個放牛娃做了新一屆的楚懷王。再後來項梁戰死,楚懷王盡收權柄,剝奪了項羽的兵權。

但是隨後不久,秦將章邯包圍趙國钜鹿,趙國向楚懷王求救。於是楚懷王就挑選了最信任的宋義,以其為上將軍,統十萬楚兵,去救援钜鹿。卻不承想,途中項羽突然發動兵變,殺掉宋義,奪取了兵權。

從此以後,項羽就再也沒有把兵權還給楚懷王。

楚懷王淪為了孤家寡人,無枝可依,搞到最後,他竟然被項羽派英布於江心截殺,枉送了一條性命。

這活生生的現實,讓劉邦深切地意識到了一件事:權力的誘惑是不可抵禦的。沒有人會放下手中的權力,沒有人會這樣做。

由此推斷,韓信也肯定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力。

為什麽要交出手中的權力呢?先給韓信一個理由?

所以,如果劉邦一到小修武,就通知韓信速速迎駕的話,他無法保證會發生些什麽事。

沒有證據表明,韓信一定會殺掉劉邦。但劉邦要做的是,盡最大努力避免任何不測事件發生。

這就叫:“金風暗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早在和夏侯嬰一道逃往小修武的時候,劉邦就在心裏盤算他有可能遭到的危險。他不僅在逃避項羽的追殺,同樣也防範著自己人。

毫無疑問,像劉邦這樣算計,活得會很累很累——但至少,他活得比楚懷王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