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本的黑社會(第4/12頁)

寶玉姑娘身死,袁世彤像賈玉玉一樣看破了紅塵,避居於人世之外,決意終老林泉。如此幾年的平淡生活之後,袁世彤靜極思動,念及國家安危,更恨奸賊橫行,於是上書河南巡撫景星,舉仇不避親,舉報了哥哥袁世凱禍亂天下的賊子野心,並懇求朝廷嚴加懲辦袁賊世凱,同時替袁氏全族乞求天恩,勿謂株連……

那河南巡撫見了這封書信,如何不知道事關重大?

這封信要的是袁世凱的腦袋!

當即銷毀,權當沒有收到。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此之謂做官訣竅。

眼見得這世道黑暗,官官相護,卻也難不住忠心報國的袁世彤。

這不是還有媒體呢嗎?

袁世凱既然非要讓一部分人先罵起來,那大家一起來罵他好了……

《大公報》接到這封書信,大喜,立即全文刊載,這封書信的部分章節如下:

兄弟不同德,自古有之。吾家數代忠良,數世清德,至兄則大失德矣。二十年來,兄所為之事,均與母命相背,朝中劾兄之折盈尺,皆痛言兄過。

兄捫心自問,上何以對國家?下何以對先人?兄能忠君孝親,則為吾兄;不爾,則非吾兄也。

弟避兄歸裏於茲十載矣,前十年或通信,後十年片紙皆絕。今關乎國家之政,先祖之祀,不能不以大義相責也。

兄顯達後,一人烹鼎,數人啜汁,然弟獨處僻壤,始終不敢問津。兄為總督,弟為匹夫,兄固不加愛,弟亦不敢妄邀。挑燈織履,次晨市之,雖然清苦,猶榮於依托老哥為人指責曰:此某弟也,某爪牙也。

弟視大義如山嶽,富貴如浮雲,惟謹守父母遺訓,甘老林下。辛醜春,弟曾上書於河南巡撫景公,祈轉稟榮相,以朝中無能制兄之人,恐將來尾大莫掉,莫若解其兵柄,調京供職。正所以保存功臣之後也。其言昭昭如在目前,今日之後,但願彼蒼有靈,先祖有功,兄能痛改前非,忠貞報國,則先祖幸甚,闔族幸甚,臨箋揮淚,書不盡言。

這封信,真可謂聲聲血,字字淚,便是鐵石人,也喚得回轉。

只是不知對袁世凱那廝是否管用。

【05.陰謀暴露大升官】

慈禧太後身邊,彈劾袁世凱的奏章堆如小山。

此前許多彈劾,多是出於大臣們的愛國之心,捕風捉影,道聽途說而論。現在卻截然不同了。

袁世凱的親弟弟已經出面揭發舉報了,其犯上作亂的狼子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再經媒體這麽一報道,如果朝廷不立即采取行動的話,往最輕最輕裏說,那也是對人民群眾忠君愛國熱情的一次打擊……

群臣洶洶,大為物議,袁大頭屁股朝天蹶著,腦袋瓜子貼地趴著,聽著同事們對他的工作評價和總結。

意見很快形成了一致。

鑒於袁世凱所犯的嚴重政治錯誤,大臣們擬定出三條處理意見。

意見一:現在就殺頭,趕早不趕晚,現在直接將袁大頭推出午門問斬,也省了再耗費高昂的行政司法成本,多事之秋,能節約點就節約點吧……

意見二:先下獄,袁世凱這廝已經成為了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的反面典型,就這樣殺了他,太可惜了,要先在全國展開揭批袁世凱國賊罪行的大批判,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個國賊的真面目,有利於團結大多數人,孤立極少數不法犯亂者……

意見三:削官去職,也就是開除公職。朝廷也不是一點道理也不講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之所以要嚴肅處理袁世凱,目的無非是挽救落水同志……

三條意見,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作用,究竟哪條更合適呢?

這就要看慈禧太後的決定了。

慈禧太後臉色冷肅,那雙冰冷的眼睛殘酷而狠辣,死死地盯在袁世凱身上。

傳旨!

慈禧太後吩咐道:

外務部尚書著袁世凱補授,欽此。

群臣大放悲聲。

這他媽的,還講不講道理了?袁世凱這個家夥的罪惡與陰謀暴露一點,他就升一次官,小暴露小升官,大暴露大升官,莫非慈禧太後的腦袋裏,被袁世凱這個家夥灌進去了屎嗎?

群臣不忿,冒死再奏。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袁賊趨避之。

拼了!

見群臣反對意見過於強烈,慈禧太後眼皮眨了又眨,只好做出讓步。傳旨:

大學士張之洞,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均著補授軍機大臣。欽此。

群臣立即閉上嘴。

不再說話了,不能再提反對意見了。首次反對,把袁世凱弄成了外務部尚書,二次反對,把這個家夥弄進了軍機處,再反對下去,鬧個不好,說不定慈禧太後一急眼,幹脆把袁世凱立為皇帝,那卻如何是好?

看著老太太瞧袁世凱那眼神,說不定她真的打算這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