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新都(第3/4頁)

看到此處,王溥心中慨嘆:“大禹治國時,手足胼胝,衣褐乘車,動履四時,大概也就這個樣子了吧。不意古之聖王之風,復見於今日。”

見到王溥上前,張邁又與那匠師說了幾句,這才轉頭走到一個臨時搭建的屋棚裏頭,屋棚中燒著火爐,暖暖的與外間有如兩個世界,張邁脫了披風,坐下喝了馬小春遞過來的一口熱茶,才問道:“你叫王溥?”

王溥見屋內只有一個馬小春,便跪下道:“臣王溥,並州祁縣人,天策六年,洛陽恩科進士第一名。”

張邁訝異道:“進士第一名,那是狀元啊。”隨即又說:“不過你對我不稱外臣,而稱臣,年號又用天策,不用石晉的,這口吻可不大對。”

王溥道:“臣是華夏之臣,而後才是石晉之臣。當年得中進士第第一,心中歡喜,今日回想,當初不如不中。”

當日歡喜今日後悔,那自然是因為當日中的進士是石晉的進士,如今改朝換代在即,他年紀又輕,如果當日不去參考,如今反而可以直接入士新朝做個純臣。

這幾句話已經說的夠明白了,張邁呵呵一笑,道:“我對你有些印象的。能讓範質破例許你來見我,想來你必有過人之處。起來說話吧。”

王溥起身後,張邁問道:“你治什麽學問?”王溥道:“四書五經,不敢稱精通,卻也成誦。”

張邁揮手道:“你是狀元,這些儒家經典肯定沒問題。我問的是實務才能。經典是務虛的,不治經典,看問題的高度就不夠;但出來做事不能只是務虛,還得有一技之長才行。”

王溥沉吟片刻,才說道:“元帥所頒《實學》一十九種,臣皆能言。”

張邁早在疏勒時代就很重視文化建設,十余年來在戰場之下有機會就不停總結著述,這些著述一本本地出版、修訂,到三年前基本形成初步規模,乃是包括算術通識、天文通識、地理通識、物理通識、化學通識、醫學通識、行政通識、律法通識、戰爭通識、農藝通識、建築通識等等學問在內的一部大叢書。

這一部叢書有一部分是張邁口述,李臏、範質、魏仁溥等人先後幫忙整理,如算術、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醫學、律法等,有一部分是專業人才會同整理,如農藝、建築、戰爭等,有一部分是用從泰西輾轉買來的希臘羅馬經典著作的翻譯和再創作,全部都由張邁讀過後定的稿子,這一十九本書雖然都是基礎性知識,但也足足有上百萬字,還配了大量的圖文。

張邁瞪著他道:“你能背下來?”

王溥臉有愧色:“逐字逐句,委實不能,然而元帥但有詢問,王溥必能復述。”

張邁心想上百萬字的書你能背下來那才有鬼,背不下來有什麽好慚愧的?讓馬小春拿來一本《建築通識》,隨手一翻,點了一個頭,王溥就滔滔不絕地將那一章講出來,遇到有圖的地方還能畫出來,其中遇到與人文類相通的地方還能觸類旁通,發表自己的見解。

張邁聽了小半個時辰,打斷道:“夠了夠了!又遇到個天才。怪不得範文素看得起你。”他想了想,命馬小春又拿出一副大圖來說:“你讀過建築通識,來幫我看看這個規劃怎麽樣。”

王溥上前一看,只瞄了一眼就明白了這是一幅都城的規劃圖,顫聲道:“這……這就是未來的北京嗎?”

“是啊。”張邁道:“這是我提出想法,堪籌營的老手尋著好地,大匠師開了十幾次會議作出草圖,然後給薛復符彥卿、範質魏仁溥他們都看過,改成修訂版,然後又發給楊易鄭渭要來反饋意見,最後修訂成這個樣子。嗯,我也給馮道寄過一份的,他也回復了一些意見,郭洛太遠,就沒給他寄了。”

王溥沒想到張邁會讓自己與聞如此大事,心中不禁一陣激動,又想:“原來馮公也與聞此事了,怪不得在朝堂上他是那樣的姿態!”

其實他想多了,張邁對這次築城並未打著秘密行事之意,當初甚至曾想公之於天下集思廣益,只是後來考慮到這種大事未必是越多人參與越好,所以最後只是讓堪籌營選址、大匠師主圖,然後讓精通戰爭的楊易薛復等大將、精通禮制的馮道範質等文臣、精通商業的鄭渭奈布等當世精英參與進來,甚至還問了他老婆郭汾,看看她們女人有什麽需要,之後便匯聚成這張大規劃圖。

不過,也不只是王溥一個人想多了,當初馮道收到張邁秘密寄給他的圖樣後也是激動得夠嗆,這是大都城的營建啊,不管將來北京是不是首都,這等大事非是宰執之屬誰得與聞?何況馮道這時還是一個“外國”的宰相呢。所以拿到那張草圖後馮道是興奮得感動涕零,為此事殫精竭慮了不知多少個夜晚,又將保密功夫做得十足,除了最親信的一個弟子和最可靠的一個兒子之外不然第四個知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