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閱兵前夕(第2/5頁)

他說是這樣說,但魏仁溥還是覺得這套手段十分好用,磨著張邁將這套辦法傾囊相授,然後才肯南下。

……

當魏仁溥南下鄴都的同時,各部兵馬也都回流幽州,初冬了,北方大地的秋收及其余波都已經結束,天策武人翹首企盼的閱兵終於要開始了。

如今張邁將東樞控制下的區域,分為六大軍區:長城以外的原遼國上京、中京地區,定為漠南軍區,駐兵核心為定遼城;晉北連同敕勒川地區為雲中軍區,駐軍中心為雲州;東至榆關、西至太行、北至長城、南至易縣的燕薊之地為燕京軍區,駐軍中心為幽州;燕京以南、黃河以北為河北軍區,駐軍中心在鄴都;黃河以南、濮州以東為山東軍區,駐軍中心暫時在曲阜;黃河以南、濮州以西為中原軍區,駐軍中心在開封。

各大軍區之下,又在各州劃出一片軍事領地,稱為軍鎮,軍鎮以下,在各縣又劃出一片地區駐軍,稱為軍府。各地守軍除非領到任務,否則不得擅離軍鎮軍府,駐軍守將也不得幹預民政,以後兵權歸守將,治權在州官縣官,司法權歸法官,另有一套與糾評台相配套的監察系統則正在籌建當中。

免稅令事件之後,河北的政局漸趨平穩,天下人焦點,便轉向各大軍區的設定。

其中最大的焦點,便在於六大軍區、六位都督的角逐。

……

武清城內,範延光也正在與他的商議著此事。那次執法隊事件之後,法曹雖然繼續在武清縣進行調查,但張奇跡左遮右攔,讓調查者無功而返,似乎從此沒了下文,範延光也就漸漸安了心。

如今東樞下轄的行政區域也在張邁的調整下,除了幽州、鄴都與開封等幾個特殊地區外,都規範為州—縣兩級體制,縣的長官稱知縣,州的長官稱知州,也算是配合歷史慣性了。州縣官員都由東樞直接委派官員,在天策唐軍的清掃下,各地小軍閥與盜賊團夥歸順者已被整編,不歸順者已被剿滅——這是與免稅令事件同時進行的軍事行動,動作迅猛而持續時間甚短——以天策唐軍如今的戰鬥力,對付這些支離破碎的小股部隊簡直就是狂風掃落葉,中唐以降那種武人割據一地、掌控軍政大權的局面,在河北已被徹底打破。

可以想見,這套體制既能在河北順利建立,以後在山東也勢必照例推行。範延光雖然還掛著節度使的名號,卻也自知以後不可能在某個地方繼續過土霸王的生活了。

“以後是沒法插手民政了。”範延光的幕僚張奇跡說道:“但六大軍區雖然設立,六個都督的位置卻都還空著,按晚生推測,這六個位置,令公應該有機會廁身其中。”

孫銳道:“那我們就要爭一爭了!”

如今東樞下轄的新軍制,一縣有守軍,謂之軍府,守將為都尉,一州之守軍,謂之軍鎮,守將為鎮守,一軍區,主將則是都督。以範延光的地位,軍鎮自然不在他眼皮底下,他要爭的就是都督。

張奇跡道:“若能爭到都督,以後就是實權將領,若爭不到都督,那就是掛個節度使頭銜的閑人了。”

六大軍區雖然劃定,但駐守大將卻都還沒分封下去。比如折德扆作為前鋒突至開封,暫時掌管著開封這座大城,陳州、潁昌也都受其節制,但以他的資歷、地位顯然不可能主掌整個戰區;楊光遠駐兵曲阜,只是暫時,假以時日肯定要南移;雲中軍區兵馬虛中守外,兵力都安排在雁門關外呈圍攏之勢,反而是雲州兵力不多;漠南的兵馬也大部分南下,目前都聚集於幽州;只有鄴都,在平幽倉的糧食超過一大半運往河津鎮後,那裏便失去了戰略意義,高行周便奉命南下,兵駐鄴都——在未來他很有可能會成為這裏的常駐大將,這是大家都看好的。

範延光道:“高行周是河北人,又已得到了元帥的信任,白馬銀槍團機動力強,鄴都是四通八達之地,他駐守在那裏,不但可以威懾整個河北,隨時鎮壓可能產生的叛亂,同時如果南方有事,白馬銀槍團也能迅速馳援山東,所以他在鄴都,應該是不會變的了。”

不得不說範延光作為將領,眼光還是頗為精準的,諸將都服其論。

範延光又道:“幽州既然被元帥定為北京,那以後他就算不是以此為國都,至少也將是諸京之一,不是親信大將掛不上名。不是楊易,就是薛復,這個地方,我們是爭不來的了。中原、山東兩地,折德扆黃口小兒,不過暫攝其事,往後肯定還要安排方面大將的,但開封是進軍洛陽的跳板,圍攻洛陽那是滅國之戰,元帥到時候就算不親臨,也一定會派遣親信大將。總之,元帥多半不會將這樣一場大功勞送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