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韓家父子(第2/3頁)

韓德樞道:“家父逃回中原,耶律阿保機竟然不怒,反而在家父再次逃回契丹時加以重用,因此對家父來說,阿保機於他實有知遇之恩。然契丹一族,終視我等為外人。我父子在述律平、耶律德光面前常得恩遇,在契丹全族面前則不過是高等奴仆,家父處於知遇與屈辱之間,若元帥天兵降臨潢水,滅契丹而並有天下,則家父萬不會為契丹守節,但若局勢未明就要家父就此背叛為元帥內通,則恐家父顧念阿保機知遇之恩,不忍為也。”

張邁冷笑道:“中原才俊如韓延徽者車載鬥量,若我已經滅了契丹,還要你們父子做什麽?”

韓德樞道:“元帥此言差矣!”

張邁一奇:“差在哪裏?”

韓德樞道:“父是父,子是子,家父顧念契丹厚恩,臣卻有心歸順天策。父子雖是骨肉,立場究竟不同。”

張邁愕了一愕,隨即笑了起來,道:“你倒是直接得很,只是直接得有些無恥了。若是範質、魏仁浦,斷斷不至於像你這樣見風就倒。你這樣的墻頭草,叫我如何信任於你?”

韓德樞道:“見風就倒,也要看是什麽風。耶律德光乃是霸者,臣為霸者之臣,若是在李從珂、石敬瑭這等奴虜面前,臣勢不屈膝!但一見王者,那自然是望風拜服。”

馬小春忍不住呸了一聲,對張邁道:“元帥,這人奴媚得很,就是會說話!你可別被他文縐縐的馬屁給繞了進去。”

韓德樞道:“臣之所言,皆為聖人之言也。當此亂世,武夫當權,文士並無選擇,在契丹者如家父,在中原者如馮道,誰敢自道一個忠字?家父與馮道,皆不得行忠之道,唯求仁之道,仁之道者,上順暴君,以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以惠百姓!自身雖汙,百姓卻因此得利。中原得長樂老(馮道)一言而活者不下百萬,至於潢水、東北,則處處都有漢家人煙——此則家父之力!臣聞元帥為定西域,費力甚巨,然將來若定東北,則無需如此,但化胡而留漢,則大唐安東都護府可傳檄而定!”

與安西都護府相對於,唐朝在東北地區也設立了安東都護府,地理範圍囊括整個東北地區。

張邁道:“我如今尚未得中原,東北之事,說的早了些吧。”

韓德樞笑道:“元帥何必誆我?如今天策、石晉、契丹三足鼎立,天策與契丹勢不兩立,石敬瑭之割燕雲十六州固非本心,但若在契丹與天策之間選擇,則他必選契丹!因契丹若勝,他還有機會在中原做兒皇帝,但元帥若勝,則石敬瑭便無立足之地!固契丹、石晉,必然聯手以抗元帥。這一仗不打便罷,一旦開打勢必震動乾坤!中原也罷,東北也罷,只要元帥得勝,勢必一戰而平!”

張邁至此眼中才露出欣賞的神色來,道:“這是你的看法,還是你父親的看法?”

韓德樞道:“都有。”

張邁又道:“那麽在此形勢之下,你認為我同時與契丹、石敬瑭開戰,勝負之數如何?”

韓德樞道:“恐怕元帥將敗多勝少。”

馬小春一聽這話,臉色大變。

張邁卻是默然,忽然外頭有人來報:張希崇舊疾忽然發作!眼下已經人事不省了!張邁大吃一驚,跳了起來,道:“走!我去看看!”

幾乎在同時,韓延徽正走入耶律德光的大帳。

去年耶律德光取得大勝之後,原來有心一口氣吞並中原,韓延徽認為中原地大人多,各藩實力難測,若太過急進,只怕到頭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建議耶律德光逐次進取。耶律德光采納了他的主張,乃先吞燕雲。

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此事在中原別的地方已經掀起軒然大波,連江南、巴蜀的士子都要發出斥責,燕雲本地更是極力反對,有人謀反,有人獨立,大部分人都未擺明了抗爭,但幾乎所有人都在暗中拆墻,契丹雖有數萬精銳大軍進駐燕雲,附屬軍隊十余萬,但十幾萬人集中在一起可以打一場大勝仗,若分配到十六州去就不過萬人,若分到各縣各城,每縣每城那更是沒多少人了——且耶律德光也不可能蠢到將大軍分散。至於縣以下各鄉裏何止數千?那更是無法直接介入的層面,因此並無法進行全面鎮壓,還是要在軍事威勢的背景下,用政治手段來解決。

耶律德光從石敬瑭手裏割取十六州不難,但要將之消化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燕代之人初歸,人心思變,別說漢人,就連漢化的胡人也都不服契丹統治,如吐谷渾等便都十分不滿。韓延徽花了好大的功夫,這才算勉強安撫住了局面,但也只是暫時讓軍民不要作亂,還算不上完全解決問題。

自古漢人最易統治,因為這個民族不是純陽剛的民族,暴力政權一確立統治權,不到萬不得已大部分漢人都會選擇合作;但自古漢人又最難統治,因為他們總是於貌似恭順間保藏“禍心”,上層執政者一不小心實質層面的治權就會被掏空。